再一想,苏二哥才三十出头,老爹都已经快六十的人。年轻的尚且如此,年老的有类似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唉,爹辞馆了也好。”程承诚轻声道:“这么大年纪了,还整天上课看作业,我都替他累得慌。”
“在家颐养天年,说不定眩晕的毛病就好了。”老板娘也表示赞同。
~~
全家人难得意见一致,程秀才当天就写了辞呈,让程承诚送去蔺城。
人家程秀才是官办社学的教师,不像苏有才那种私塾塾师,只要跟族长打声招呼就可以辞馆。他得报上级主管部门——永宁卫经历司,等到新的教师到位才能走人。
很多地方因为地处偏远,没有新的先生愿意去。辞呈递上去多年都没有人来接班,老先生只能干到死
比方二郎滩社学的上一任老先生。
程承诚把辞呈送到了永宁卫指挥衙门。卫所辖区的教育事业也归指挥衙门管辖。所有社学都是由永宁卫设立的不说,其实太平书院也是当年永宁卫、泸州卫、赤水卫三卫指挥使,一起到泸州的鹤山书院磨出来的。
只可惜大明只有三分之一的卫所设有卫学,而且集中在九边。像他们这种西南蛮夷之地,几乎一处都没有。所以三卫的学子要考秀才,还得去合江县附考
这是历任指挥使最郁闷的地方,培养一顿人才,全都给别人做了嫁衣。
但他们也知道,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继续培养人才,争取能培养出个进士来。再由他上本现身说法、请设卫学,效果比他们这些武官上一百本都好使。
所以三位指挥使对教育的投入,比州县官还大。去年为了能让大名鼎鼎的朱琉来太平书院任教,三卫还一起咬牙,给书院的学田免了税。
现在一位秀才要辞馆。原本不算什么大事儿。但永宁卫的陈经历,担心二郎滩那鬼地方没人接班,后续闹出事端来,惊动了都司大人。所以就不想批准,还想让程秀才继续教下去。
“我爹都已经站都站不稳了,还怎么教啊?”程承诚郁闷地拍了桌子,桌上便多了二两银子。“这个理由还不够硬吗?”
“硬是要得。”陈经历挥袖一拂,那锭银子便不翼而飞,他的态度终于松动道:
“这样吧,让令尊先在家歇着。我行文你们千户所,只要他们有人选推荐,你爹马上就可以离馆。”
程承诚却不放心道:“万一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