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问题。
章邯几次向咸阳递交了文书,公子将这个错误纠正过来,之后按照田租的方式来分田,谁家的人口多,就多得一亩田,但田越多上交的田租就更多了,是别人家的两倍往上。
就比如说三亩田的人家只要交三斗麦的田租,但四亩田的人家则要交五斗,六亩田的要交十斗。
叔孙通对此的看法是公子在进行均多寡,不在以人口增减田租,若将田亩算作家产,公子是在按照每个家仆的财产来收取田租。
田租多少与人口无关,只与家产有关。
但这些举措也仅仅只限于敬业县,叔孙通对这种举措很好奇。
今年敬业县就会试行,他打算好好看看是否可行。
毕竟,敬业县的人都是公子的家仆,如何安置,如何安排,家仆能得多少都是公子的说了算,甚至家仆本身的命都是公子的。
章邯望着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他觉得这一次分田租肯定还会再出问题。
但现在的敬业县不怕出问题,公子会将错误纠正过来,用公子的话来说,治理国家从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治理一县更如此,要用耐心要勇于纠错,哪怕一路磕磕绊绊,也不要害怕。
好像在公子的内心,公子一直坚信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哪怕我们现在所做的都是错的。
章邯回到了敬业县,他见到自己的儿子,正睡在小车上,一旁的大狗正坐在地上。
见到章邯来了这条大狗叫唤了两声,示意章邯将他的儿子抱走。
而自己的妻子就在边上正在主持场面,安排众多妇人织布。
章邯抱起自己的儿子,继续往村子里走着,往前走了几步,就快要走到商颜山的时候,这里就有不少孩子。
叔孙通刚结束了今天一天的课,正坐在书房内看着书。
章邯走入屋内,道:“司马欣来过了。”
叔孙通问道:“他来做什么?”
章邯拿起一旁的水壶,倒出一碗凉水灌入口中,凉水入口又长出了一口气,解释道:“他有些困惑耕种之事。”
叔孙通低声道:“若关中的人要吃葱了,现在的关中的葱是不够吃的。”
言至此处,叔孙通又道:“老夫将公子的田租之策反复看了好几遍。”
章邯抱着儿子,看儿子笑着,他也跟着笑了。
“老夫以为,若公子将这田租之策在频阳使用,也不知如今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