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用再担心华阴县的土地不够用,从司马欣不打算将葱全部种在地里,他打算建设出一个个的用架子搭建起来的苗圃。
在看过上林苑的那些书卷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眼光与看待事物的方式,已得到了新生。
他不仅仅明白了作物与水土的关系,更参悟一些有关的气候成因。
当辛老将军离开了之后,县衙内又剩下了司马欣一个人,他将竹简一卷卷拿出来,如同看待瑰宝一般的看着它们。
再一想,司马欣忽然想到了上林苑的那些竹简的来历,那都是公子扶苏所写,也是公子扶苏有意为之。
此刻,司马欣不知为何心中竟对公子扶苏有了敬畏之心。
公子扶苏就将如此学识留在了上林苑,也像是将知识种在泥土中,并且不加吝啬的让所有人都靠近它,看看这颗种子是如何的神奇美丽。
如果说苗圃种植只是公子的一种巧思。
那么公子对气候的成因,就是一种真智慧。
有时人就不应该太贪心,司马欣觉得自己在上林苑的所得已经足够了,他不该再想着得到太多。
司马欣想到了公子曾经在潼关也留下了很多书,那些书中肯定也有更多学识。
翌日,张苍的书信终于送到了华阴县。
这一次的回信迟了半个月,而张苍的回信中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从此以后脚踏实地。
章邯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人,当他听说司马欣离开了华阴县半个月之后,现在回来了。
他还亲自去看了司马欣。
又听司马欣说了上林苑的事。
到现在司马欣还有些庆幸他的决定,如果他不是鼓起勇气去了上林苑,就没有现在的苗圃。
章邯离开华阴县的时候,还在想着司马欣是不是完成了公子扶苏对他的考验。
公子选择人才,从来是小心又谨慎的。
章邯只是没有想到,公子还会考验司马欣。
先让张苍给了一些甜头,而后直接给司马欣出了一个难题。
想到此处,章邯想起了他刚来敬业县的情形。
其实吧,公子一直在寻找他所需要的人才,但公子又是如此的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到公子需要试探,需要观察,还需要等待。
似乎是公子想要做一件大事,要完成这件大事就需要一个接着一个的人,这些人不能有错,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