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与预谋,其实这与那些越民无关,越民也想不到丞相李斯那般的处心积虑。
丞相李斯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高手。
这一点扶苏也清楚,但正因李斯不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他才能坚定地建设大秦。
就要告别琅琊台了,扶苏心里想了很多,想到了始皇帝与李斯的从前,所以可以得出一句话,大秦不相信眼泪,软弱与仁慈不能让大秦强大。
“公子都收拾好了。”
扶苏最后看了一眼琅琊台,这里的诸多工事还未结束,以后还要继续建设的,只不过下一次再来琅琊台也不知是什么年月了。
扶苏走到琅琊台下,对徐福道:“丞相与你说过了?”
徐福回道:“丞相命臣任琅琊县令。”
扶苏又道:“有朝一日,我会帮你完成理想的。”
徐福自小到大都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去远海看看。
只是现在人到中年的徐福反倒是对这个理想,没有那么强烈的冲动去完成它。
听闻公子言语,徐福还是行礼道:“谢公子。”
扶苏坐上了车驾。
田安向护卫的将军吩咐,而后快马在队伍两侧往来传话。
这支庞大的队伍休整了半个时辰,终于开始动了,在人们敬畏的目光注视下,这支队伍缓缓离开了琅琊县。
始皇帝离开琅琊县的第二天,稂在这里的家中收拾好了包袱。
他背上包袱,走出屋子见到了一群孩子,用关中话道:“我去长城了,瑱会给你们教书的。”
孩子们用他们刚学会的秦人礼节,躬身行礼。
稂穿着草鞋,穿着一身黑衣,还带着一些落魄样,离开了这片海滩。
孩子们注视着这个又帅又洒脱的背影,痴痴不语,他们是越人的孩子,但是一个秦人老师教会了他们写字与读书。
在孩子们心中有一颗种子,他们也想成为老师那样的人。
稂是真的要去长城了,在来年入夏之前抵达长城。
徐福站在琅琊台下,等到了正要远行的稂。
先是看了看还在继续修建的琅琊台,稂道:“听说你成这里的县令了?”
徐福拿出一袋干粮,递给他,道:“知道你要去长城了,这些干粮你可以在路上吃。”
稂看着大海,笑道:“等我从长城回来,我应该能任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