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孩子的哭声或者是笑声,以及分离的哭泣声,家中亲人相送,一路送到了函谷关。
张良就站在崤函古道上,他望着庞大的迁民队伍,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进入关中,这是一场迁民的壮举。
关中的人口不足以建设,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便迁民入关。
“子房,这关中肯定养不起这么多的人口。”项伯指着函谷关方向朗声道。
闻言,张良回头看了看项伯的神态,没多言只是继续蹙眉看着这场庞大的迁民工程。
项伯来武阳县也是来见当年的贵族好友的,张良在此地本不想见项伯,可听说最近楚地拒绝了支教夫子之事。
张良心中清楚,这件事肯定与项梁有关,便想要从项伯口中得到一些消息。
在如今众多反秦的义士中,张良是一个比较独的人,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回到韩地,祭奠死去的旧人们。
一阵冷风吹过,张良又轻咳了两声,他还要去祭奠沧海君。
项伯抚须面带轻蔑且自信的笑意,道:“公子扶苏年轻气盛,不知国家之重,敢发起如此大规模的迁民,丞相李斯一国之相,却如此纵容公子扶苏,子房”
闻言,张良又困惑地且谦逊地看向项伯。
项伯轻哼一声,又道:“在我看来,秦之气数已尽。”
张良也不知这项伯是哪里来的自信,可能在他这样的人看来,秦迁数十万人入关,是养不起的,甚至怀疑在迁民的路上就会发生叛乱。
可在张良看来,项伯是小看了公子扶苏,也轻视了丞相李斯。
当初始皇帝东巡,兵马未动就先一步修建了运粮道,以及各地的粮仓,始皇帝东巡之后那些粮仓都留了下来。
现在,这些粮仓反倒成了迁民的重要依仗,沿途因迁民奔波的人们,根本不用担心会没粮食吃。
而这些人都是贫民,他们的田地并不多,等他们进入关中就可以得到比原本家乡多十倍的田亩,要知道只要进入关中修渠,他们就能得到三十亩田。
只要有勇气去河西走廊开垦边关,一户能够得到五十亩田,这几乎是以前列国士大夫才有的待遇。
如果换作是别人,可能不会相信秦会给人们这么多的田地。
但做这件事的不是别人,他是公子扶苏啊,那个爱民爱天下人,重信守诺,言出必行的公子扶苏。
可能是因始皇帝的影响,秦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九文 作品《秦人的悠闲生活》第一百五十一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补一章,暂先补一章,明天再补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