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路上也是十分惬意,就是衣衫越来越狼狈。
韩信走到河边,捧起河水使劲洗了洗脸,他抬眼看去,见到了河对岸有一群人背负着包袱也在一路往西去。
似乎在后方还有更多的人群,韩信用袖子擦干脸,顺着山道一路跑着,到了山腰处再放眼看去,远远见到了一群人。
这些人中有男子拉着车,有妇人背着行囊,还有三五成群的少年人,他们穿着粗布衣裳,正在一路往西走。
远远望去,大概有六百人,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韩信见到了李觅问道:“这些人去做什么?”
“去关中。”
“都去关中?”
“是啊。”李觅双手背负,面带笑容地回道:“以前迁民需要秦军带队或押送,现在不用了,人们会自发的前往关中。”
韩信不解地看着这一切。
李觅注意到这个韩信平日里话语虽说不多,此人多数时候都是沉默的,不像别人发呆时都是麻木的,韩信的目光中总是带着思考,他总是在想,也不知道整天挂着一张满是思索的脸,在想什么。
翌日,众人就接着赶路,正值五月温暖的时节,众人从沂水一路向西来到了三川郡,函谷关就遥遥在望了。
三川郡是一个很繁华的大城,听以前的人说这里的人口都被迁去关中,此地最凋零的时候就剩下了两个县一千户人。
此地郡守是丞相李斯的弟子,传闻每一个到这里支教的学子都能够得到善待。
当韩信跟着众人进入休息的屋子,当他将整个人泡在盛满热水的木桶,放松地长出了一口气。
这时才觉得,他们真的从淮阴县来到这里的,这里的人,真的会善待支教的学子,关中也真的会考试。
一行人跋山涉水从淮阴一路来到三川郡都脏兮兮的,现在众人洗了之后,都干净了许多。
“韩信!”
闻言,韩信抬头看去,见到了李觅正在喊自己,便上前道:“李夫子。”
李觅道:“你是要考试入仕?”
韩信点头。
李觅注意到对方点头也不是立刻就回应,他的眼神中依旧带着思索之色,这个韩信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会将什么事都藏在心里的人,这人心里一定藏着很多事,就是不愿意说。
不过这也不怪韩信不善交流,李觅教过很多孩子,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
这些经验让李觅知道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