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
一直等到黄昏时分,聚在潼关城前的人们也都离开了。
“韩信!”
听到身后的呼唤声,韩信回头看去,见到了李觅。
在李觅带路下,韩信终于进入了潼关城中,一进入城中,就听到了孩童们的朗朗读书声。
与喧嚣的城外不同,城内很干净,就连路面上都是用干净的石板铺成的,城内最多的就是一群群孩子,这些孩子的穿着有好有坏,年龄也有十五六岁的,也有十岁上下的。
李觅问道:“你就没想着进城吗?”
韩信道:“没有。”
两人走入城中的食肆,便在这里吃着饭食,在这里有很多孩子正在用饭,黄昏的阳光洒在这个巨大的食肆,孩子们吃饱之后接二连三就离开了。
之后又有几个人走入食肆,听说对方是从楚地来的人,穿着并不算好,粗布麻衣也有些脏兮兮的,甚至比自己还要更差一些,却在这里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韩信注意到这里的人十分尊重他人,能够得到尊重,能够有温饱。
这是韩信以前在淮阴没有体会过的感受。
潼关城的夜里是有宵禁的,到了宵禁之后,整座城就安静了下来。
翌日,萧何与曹参就来到了潼关的书库。
正巧,韩信也来到了书库,他想要看书。
潼关城的书库更大,藏书也更多,而且多数都是纸制书。
韩信见到了昨天在食肆内见到的人,不过对方来了此地之后,也在看书。
双方都没有打扰对方,就各自看着书。
接连一个月,来潼关城要考试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多数都住在这里潼关城内。
韩信很想知道,这样的关中是如何治理出来。
李觅去了潼关之后,就一直没有回来。
不过住在潼关城,韩信不用为吃穿住行发愁,因他曾在三川郡的书库当值,又在李觅的引荐下,能在这里的书库继续当值。
韩信又开始了他吃了睡,醒了看书,一边看书一边吃的生活。
进入潼关城之后,韩信能看到更多有关公子扶苏与关中建设记录的书。
近来,一批批想要入秦为吏的人越来越多,只是过了半个月,这样的人就有上百人了。
食肆是一个很有秩序的地方。
没错,对秦人来说,吃饭是一件很有规矩的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