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制定了考试选官的条件,考卷全部由丞相府评比并且择优而取,其中包括了天文与地理,治民与治国。
衡道:“章敬大哥,所谓兵法就是一定要懂得地理吗?”
章敬摇头道:“家父虽是军中大将军,可家父从未教过我行军打仗之事。”
衡又道:“你的弟弟一直在大将军身边,他肯定知道。”
章敬点头,望着张贴在墙上的告示不语。
这一次考试是有条件的,必须要是十九岁以上。
章敬的年纪还不足以参加这次考试,两人无忧无虑地离开了潼关城。
潼关城内,萧何看着眼前的一卷书,此刻他如临大敌,立秋时节的考试对他与曹参来说压力非常大。
两人都是从楚地来的,先前没有接触过关中的书籍,这对两人来说几乎是从头开始学。
从去年冬季到现在,萧何都没有停下读书。
这些书看的越多,萧何就越钦佩公子扶苏的气度。
并且从最近的见闻中,得知公子扶苏从庶民中选用官吏来治理,直接放弃士大夫。
始皇帝能够推行郡县制,公子扶苏抛弃士大夫,从底层庶民中选择官吏。
这大秦的父子两人都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且是十分固执己见的。
他们不会听从他人的意见,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够豁出去一切。
如果公子扶苏真的做得不对,那么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追随公子扶苏。
可恰恰是,公子扶苏有了如此多的人追随。
曹参看久了书,闭着眼道:“真想去咸阳看看,看看公子扶苏与皇帝是何等人物。”
萧何应道:“好。”
曹参狐疑道:“听说那个娄敬在关中多年,都没有见到公子扶苏一面,我们是不是也见不到那位公子。”
萧何还是颔首,看着书没有多言。
曹参自觉没趣,他走到屋外,呼吸着寒冷的空气。
此刻他又挠了挠头,他有些后悔当初劝萧何来关中了,万一那个公子扶苏只是徒有虚名呢?
可偏偏来到关中之后,关中的人都称颂公子扶苏。
萧何究竟是为了什么才会如此坚定地要来关中一趟。
思量着,曹参想到了来之前的春汛,楚地各县的都被江水给淹了,如果楚地也有一个像公子扶苏治理关中那样,治理楚地的人,那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