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道:“人生懵懂十余载,而后明白世事又是十余载,人生再奋斗十年,之后就老了,你说人这一生是长还是短。”
家仆自然是不敢答话的,这位年少的仆从也无法理解李斯此刻的心境。
李斯走回屋内,低声道:“我也老了,这国家还没治理好,这国家还未站稳,我却先老了”
一边说着,这位丞相走入了屋内,继续喝着茶水,一边看着手中的书。
公子走后不久,丞相另一个弟子吴公就来了。
吴公并不知公子扶苏刚来过,他带着三川郡的文书而来。
看起来就是亲自从三川郡来关中,顺便再来看望丞相。
李斯正在看着公子的赋税书,没闲心打理这个弟子,就让他站在边上念着文书。
其实看公子扶苏书是很费神的,尤其是需要一边看一边思考。
家仆则跪在一旁继续烧着水。
屋内很安静,只有吴公念文书的声音。
“今年,张良没有回三川郡?”
老师忽然一句话,让吴公只好停下念文书的话语,转而又道:“没有。”
李斯换了一个姿势看书,蹙眉道:“不对,多年查探张良的行迹,怎么今年入秋不来三川郡了?”
吴公怀疑这个张良其实是来了,是没有发现?
似乎已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职,吴公忙躬身行礼。
李斯又道:“不急,你把文书放着吧,老夫自会看。”
“是。”吴公将文书放在一旁,而后木讷地站着。
李斯正在苦思着书中的内容,又道:“若无事就先回去吧,家里为你做了新衣。”
“谢老师。”
“嗯。”李斯应了一声,而后点头。
吴公走出屋子时面带笑意,老师给他制了一件新衣,如何不高兴。
当离开丞相府邸,吴公抱着老师给的新衣,高兴地离开了。
等吴公离开之后,府邸内又安静了下来,屋外传来了孙子念书的声音,所念的是韩非的书。
对韩非的书,李斯是熟知的。
公子扶苏的支教夫子也善用荀子学识以及墨子的兼爱,来支教各地的人们。
李斯搁下了公子给的这卷书,没看完只是看了前半部分就觉得费神。
有时,李斯也挺费解。
怎么他张苍就能看懂公子的书,难道他张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