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上,这样让他可以用自己右侧身体面对着来访者。
南祝仁看着陈婷在进入房间后第一时间把自己缩进了沙发里面。足够坐三个人的长沙发,她选择了中间的一小块位置,略微偏右,这让她距离南祝仁略微较远。
然后她低头,沉默。
心中默数了三四秒,看到来访者还没有说话的意思,南祝仁心中有了计较。
“早上好——陈婷,对吗?我是你的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叫我南老师。”南祝仁先做了一个自我介绍。
接着是开场白:“你的红色毛衣很漂亮,很衬你的头发。”
他没有选择直入正题,而是尝试给眼前紧张的小姑娘营造出一种缓和的氛围。
根据档案上记录的来访者信息,南祝仁是有信心接住眼前这次咨询的。
在被那个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一刀攮死之前,南祝仁也是在鱼龙混杂的行业内摸爬滚打了数年的。抑郁症,不是没有接触过。
南祝仁选择接过这个案例,除了考虑到要积累来之不易的咨询时长之外,他也有足够的把握保证自己不会给来访者造成负面影响。
但是异常却发生地比想象中还要快,南祝仁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倒不是什么负面的意外,而是一个咨询中的“突破”。
前世作为一个能够独立咨询的专业咨询师,南祝仁早就养成了一心多用的能力。
比如现在,他就在一边回忆陈婷的档案,一边选择自己适合的开场白、同时观察陈婷的反应、进而在心中形成针对来访者的咨询师印象。
不对劲,她很紧张。考虑她的抑郁症诊断,而我和她还没有建立咨询关系,这“应该”是正常的。
但为什么在我说出开场白之后,她更加紧张了?
南祝仁思考着,脑海中的思维突然剧烈地碰撞了一下。
——低头、目光躲闪、身体紧缩这些身体信号确实是紧张的表现没错。
但是隐藏在这种紧张背后的,一些更加细微的信息,却开始被南祝仁开始收集。
微表情分析初级
开始发挥作用。
心理学中,“表情”不单单是“面部表情”这么狭隘的概念。
语言也有“表情”,语速、语调等等都能表达内心;肢体就更不用说了,某种意义上,“肢体表情”的表达能力甚至超过面部表情。
现在,陈婷的肢体就在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熊猫的大木屋 作品《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第6章 不是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