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自己一样。”
南祝仁随后看向来访者:“而你梦中的解离,是创造了一个抽象的、感官上扭曲但却美丽的童话幻境。”
说到这里,南祝仁把气氛稍微往回拉了一下。
“当然,解离并不完全意味着坏事。这种解离状态下的抽离,不但让人不会再被负面情绪所侵害,还会给人带来一丝思考的能力,去尝试着在困难中寻找出路。”
“你后半部分那种极致的美景,那些极光、云彩,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的渴望。面对某种无法构建出实质外表的期望目标,便用这种方式来赋予了它一个大概的形象。”
说到这里的时候,南祝仁的措辞也在不知不觉地转换了。
相比较一开始只是照本宣科地分析“意象”,南祝仁现在开始用了很多指向性极强的形容。
来访者没有给出反应。
她微微低着头,目光不再和南祝仁对视。
“至于你最后‘坠落又漂浮’的状态,是你在这个充满幻想的梦境后半程中残留的一丝现实反映。要解读的话,大概是有三种可能性。”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道:“一种是最直接的解读——失控感。”
说得很简短。对于这个词,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解释。
“第二种,是某种内心想法的具象化。是内心极度渴望某种东西,但是又担心在获得之后发现理想幻灭,因而恐惧、迟疑。”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的表现。
“至于第三种,则是现实的反映。可能是你在现实中企图获得什么,最后失败了;你希望在梦境中获得弥补,但是你内心深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想要坠落时漂浮,想要漂浮时又坠落’的状态,来阻止你在梦中的这种弥补。”
其实,南祝仁基本可以确定来访者是这三种可能性中的哪一种。
但是这个时候说得过于准确了,给来访者带来的窥私感就太强了。
具体效果参照被南祝仁用微表情分析破防过的人。
所以把这个结论掺杂在另外两个结论中,变成“三种可能的一种”是比较好的。既能够显现出南祝仁的专业水平,击中来访者的内心;又能够给来访者一些回旋的余地,保留足够的安全感。
来访者沉默了片刻,她在后半程基本都没有给南祝仁反应。
半晌后,她突然深吸一口气:“老师,你忘了分析一个东西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熊猫的大木屋 作品《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第560章 梦中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