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年间以来,丝绸之路虽日益繁荣,但沿途盗匪横行,各国商人常遭劫掠。
“朕想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立驿站,”李新宇在朝会上提出,“每百里设一驿,配备驿兵,保护商旅安全。再在龟兹、疏勒等重镇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征收商税。”
西域都护府副都护郭虔瓘奏道:“陛下此策甚好,只是西域诸国杂处,恐有抵触。”
李新宇看向刚从河西走廊考察回来的张嘉贞:“嘉贞,你怎么看?”
张嘉贞上前道:“陛下,西域诸国虽多,然皆仰慕大唐天威。臣在河西时,曾与波斯商人交谈,他们说最希望能有安稳的营商环境。只要我朝能保证商路畅通,他们定会乐于服从管理。”
“好!”李新宇当即拍板,“就由嘉贞负责此事,郭虔瓘配合。所需驿兵,从各地府兵中抽调;所需经费,从未来的商税中支出。”
张嘉贞领命后,立刻赶往西域。他首先在河西走廊的张掖设立了第一个市舶司,任命熟悉西域事务的胡人翻译康拂毗延为市舶使。康拂毗延是波斯人,在张掖经商多年,为人公正,深受各族商人信任。
在康拂毗延的协助下,市舶司很快步入正轨。他们制定了公平的商税税率,对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征收百分之十的税,对香料、珠宝等奢侈品征收百分之十五的税。同时,驿兵开始清剿沿途盗匪,短短半年,丝绸之路的治安便大为改观。
波斯商人阿罗憾带着一支驼队来到长安,看到沿途的驿站和巡逻的驿兵,不禁感叹:“大唐皇帝真是英明!以前我们走这条路,要时刻提防盗匪,现在终于可以安心赶路了。”
他在长安西市卖掉带来的香料,又采购了一批瓷器和丝绸,打算运回波斯。在市舶司办理手续时,他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凡在大唐境内经商满三年者,可申请定居,享受与唐人同等的待遇。”
阿罗憾心中一动,找到市舶使:“我想定居长安,可以吗?”
市舶使笑道:“当然可以。只要你遵守大唐律法,缴纳赋税,便可在长安安家落户。”
阿罗憾当即决定定居长安。他在西市附近买了一处宅院,娶了一位汉族女子为妻,还开了一家波斯餐馆,生意十分红火。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长安。有天竺的僧人,在慈恩寺翻译佛经;有日本的留学生,在国子监学习儒家经典;还有大食的商人,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历法。
李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