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那位被尊为“天可汗”的年轻帝王,用智慧与仁心,为这片土地奠定的盛世根基。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成化五十年。李新宇已从当年的青年变成了鬓角染霜的中年人,但那双眼睛依旧清亮,目光中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从容与深邃。
这十年间,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疆域空前辽阔。漠北诸部彻底臣服,西域通路畅通无阻,东北的契丹、奚族与朝廷往来密切,甚至开始使用汉字,学习中原文化。史书称这一时期为“成化中兴”,而李新宇的“天可汗”之名,也传遍了东亚、中亚乃至更远的地方。
慕容宏已年过五旬,身体不如从前,但每次大唐有重大庆典,他都会亲自赴长安参加。这一年的冬至,他再次来到长安,却发现李新宇的身体似乎不太好,脸色有些苍白,咳嗽不止。
“陛下,您要保重龙体啊。”慕容宏看着李新宇,眼中满是担忧。
李新宇笑了笑,摆了摆手:“人总有老的时候,朕也不例外。只要江山安稳,百姓安康,朕便没什么可担心的。”他看着慕容宏,“这些年,多亏了你镇守东北,朕才能安心处理朝政。”
“这是臣的本分。”慕容宏躬身道,“陛下放心,只要臣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任何人侵犯大唐的疆土。”
李新宇点点头,从案上拿起一份奏折:“这是吏部拟的名单,准备在契丹设立科举考场,允许契丹子弟参加考试,考中者可入朝为官。你觉得如何?”
慕容宏愣住了,随即激动得老泪纵横:“陛下这这是真的?”在他看来,允许契丹子弟参加科举,意味着朝廷真正把契丹人当成了自己人,这份信任,比任何赏赐都珍贵。
“当然是真的。”李新宇笑道,“大唐的官员,不分民族,只看才干。朕相信,契丹子弟中,定有栋梁之材。”
慕容宏深深一拜:“陛下隆恩,契丹上下永世不忘!”
几个月后,李新宇在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五岁。消息传出,举国哀悼,连周边部族也纷纷遣使前来吊唁。慕容宏得知消息后,亲自率五千契丹骑兵赶赴长安,为李新宇守灵三个月。
在灵前,这位白发苍苍的契丹首领,对着李新宇的灵位,行三跪九叩大礼,泣声道:“天可汗,您放心去吧。您开创的盛世,我们会替您守护下去。您待我们的恩情,我们会世世代代记在心里。”
李新宇的儿子继位后,延续了他的政策,大唐的繁荣得以延续。而慕容宏称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