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讲解一些诗句的背景和含义。
在柳府的半个月里,李新宇又找到了不少缺失的诗句。他将这些诗句一一抄录下来,整理成册。离开洛阳时,柳老先生送给了他一本自己年轻时手抄的唐诗选,并对他说:“年轻人,补齐残本之路漫长而艰辛,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啊。”
李新宇谢过柳老先生,又继续踏上了寻访之路。他去过江南的水乡,在那里听到了渔舟唱晚时吟诵的唐诗;他去过塞北的草原,在那里感受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他还去过蜀地的深山,在那里拜访了隐居的诗人,听他们讲述着与唐诗相关的故事。
一路上,李新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一次,他在翻越一座大山时,不慎失足滑落,摔伤了腿。躺在冰冷的山洞里,他一度想要放弃,但一想到勤政殿里那本残缺的唐诗三百首,想到自己许下的誓言,他又重新燃起了斗志。他咬着牙,用树枝当拐杖,一瘸一拐地继续前行。
还有一次,他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了一个恶霸,恶霸看中了他随身携带的抄本,想要强行夺走。李新宇拼死反抗,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紧紧抱着抄本,不肯松手。最后,在镇上百姓的帮助下,恶霸被赶走了,他的抄本也得以保全。
就这样,李新宇风餐露宿,历经艰险,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他的头发渐渐花白,脸上也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但他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他收集到的诗句也越来越多,那本记录着缺失诗句的册子,也变得越来越厚。
五年后的一天,李新宇终于回到了长安。他捧着厚厚的抄本,再次来到了勤政殿。当他将补齐的唐诗三百首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三万五千字,字字珠玑,句句精彩,仿佛那些缺失的诗句从未离开过。
李新宇站在书架前,看着那本完整的唐诗三百首,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诗集的补全,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守护。夕阳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身上,也洒在那本崭新的诗集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暖而美好。
勤政殿内的议论声如潮水般涌来,李新宇捧着那本补齐的唐诗三百首,指尖仍在微微颤抖。吏部侍郎凑上前来,放大镜般的目光扫过书页,忽然指着其中一页惊呼:“这‘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笔势,竟与我家藏的孟郊真迹如出一辙!”
李新宇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三年前在苏州寒山寺,老方丈曾赠他半页泛黄的经卷,背面竟抄着登科后的残句。当时烛火摇曳,他只当是寻常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