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码头。他们找了一家离码头不远的客栈住了下来,打算先在襄阳休整一下,补充些物资,再继续西行。
客栈里人来人往,大多是些逃难的百姓和往来的商人。赵凝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些酒菜,一边吃饭一边留意着周围人的谈话。
邻桌的几个商人正在议论着襄阳的局势。一个满脸沧桑的中年商人叹着气说道:“唉,这日子没法过了。蒙古人都快打到城下了,朝廷却还在窝里斗,根本不管我们这些百姓的死活。”
另一个年轻些的商人接口道:“谁说不是呢?听说守军的粮草都快耗尽了,再这样下去,襄阳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我们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免得被战火波及。”
赵凝听着他们的谈话,心中越发沉重。他原本以为可以在襄阳顺利补充物资,然后继续西行,现在看来,情况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第二天一早,赵凝就带着伙计去市场采购物资。然而,市场上的情况却让他大失所望。由于战事紧张,许多商贩都已经撤离了襄阳,市场上的物资匮乏,价格也高得惊人。一袋米的价格比平时涨了两倍,一匹布的价格更是翻了几番。
“东家,这物价也太高了,我们带的钱恐怕不够买多少东西啊。”王小三愁眉苦脸地说道。他年纪不大,心思细腻,负责管账。
赵凝皱了皱眉头,说道:“没办法,再贵也得买。我们一路上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不能在这里耽误时间。”
他们好不容易才采购到一些必要的粮草和水,正准备返回客栈,突然听到街上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群士兵正在沿街抓人,许多青壮年男子被强行拉走,说是要去城墙帮忙守城。
“不好,他们在抓壮丁!”李虎低呼一声,拉着赵凝和王小三就往旁边的小巷里跑。
三人在小巷里七拐八绕,好不容易才甩掉了士兵,回到了客栈。他们气喘吁吁地坐在房间里,心有余悸。
“太可怕了,这襄阳城简直就是一座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王小三拍着胸口说道,脸上满是惊恐。
赵凝也是心有余悸,他沉思片刻,说道:“看来我们不能再在襄阳逗留了,必须尽快离开。但是蒙古人封锁了北边的道路,我们该怎么往西走呢?”
就在这时,客栈老板走了进来。他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饱经沧桑。他听到了赵凝的话,说道:“客官,你们是想往西走吗?我倒是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过蒙古人的封锁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