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信和集团总部大楼顶层办公室。
何长青坐在宽大的真皮老板椅上,目光阴沉地从办公桌上摊开的一迭报纸上扫过。
仅仅只是粗略一瞥,就能看到最上面几份赫然是阳光日报、经济日报、燕京商报以及参考消息。
这些重量级媒体,无一例外,都在显要位置报道了“罐头换飞机”这一商业奇迹。
他抬起头,冷冷地看向垂手站在对面的秘书:“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媒体跟进了?”
秘书小心翼翼地回答:“何总,国内的主流纸媒,几乎都进行了转载或深度报道。电视台方面,燕京电视台今晚的财经栏目都会做专题报道。另外”
秘书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一些:“国外的几家主要通讯社,如路透社也都发布了相关简讯,标题是‘中国私人企业完成创纪录易货贸易,成功引进苏制客机’。”
听完秘书的报告,何长青的脸色更加阴沉,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随手拿起一份经济日报,看着上面那一行行充满了惊叹与赞誉的文字。
“罐头换飞机”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波及的广度,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料。
这已经不只是一桩成功的商业案例,它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一个标志性事件。
而更让他感到棘手的是,他通过特殊渠道获悉,秦远在机场随口透露的关于“火箭发动机”的可能,竟然引起了相关层面的极大重视。
上面有人认为,这或许是打破西方技术封锁、从正处于动荡中的苏联获取先进军事和航天技术的一个关键性窗口。
引进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的火箭发动机可能会产生“破窗效应”,未来极有可能从苏联获取到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那边风雨飘摇,国内这边却因此蠢蠢欲动,摩拳擦掌。
这让他根本不敢在这个时候对秦远有任何轻举妄动。
因为一旦动手,且不说成功率如何,后果绝对是他无法承受的,最终只会为他人做嫁衣。
“必须沉住气”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烦躁,又看向秘书,“最近,远东贸易那边,还有什么别的动向吗?那个秦远,回京后做了什么?”
“什么都没做,那位秦先生回京之后非常低调,几乎不像是一个刚刚完成了惊天贸易的大老板。”
秘书立刻回答,“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金祥大厦的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