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澈和苏墨离开皇宫后,便立刻着手准备调查李嵩案件相关事宜。风澈深知,要查清安王当年陷害李嵩的真相并非易事,毕竟事情已过去多年,许多线索可能早已湮灭。但他决心已定,无论多么艰难,都要还原当年的事实。
他们首先来到了大理寺,调阅当年安王陷害李嵩一案的卷宗。卷宗上详细记录了李嵩被指控的罪名以及相关所谓的“证据”,然而风澈仔细翻阅后,却发现其中破绽百出。比如关键证人的证词含糊不清,且部分证据明显有伪造的痕迹。
“这些所谓的证据,只要稍加推敲,便知是有人蓄意为之。”风澈皱着眉头,将卷宗递给苏墨。
苏墨看后也气愤不已:“如此明显的漏洞,当年的官员竟然视而不见,想必是安王在背后施压,才让这冤案得以成立。”
风澈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必须找到当年真正的关键证人,或许从他们口中能问出当年的实情。”
于是,风澈和苏墨根据卷宗上的记载,开始四处寻找当年证人的下落。经过一番艰难的打听,他们得知其中一位关键证人住在京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两人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村庄。
到达村庄后,他们找到了那位证人的住所。那是一间破旧的茅屋,周围杂草丛生,看起来已许久无人居住。风澈上前敲门,许久都无人应答。他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轻轻推开门,屋内一片狼藉,显然有人来过并进行了一番搜寻。
“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找到这些证人。”苏墨说道。
风澈蹲下身子,在地上发现了一些打斗的痕迹和一块破碎的衣角。他仔细查看后,说道:“这衣角材质特殊,应该是京城某个势力的人所穿。看来我们的调查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想销毁所有线索。”
两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继续在村庄里打听证人的下落。终于,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证人在几天前被一群陌生人带走了,生死未卜。
“看来这条路暂时断了。”风澈有些无奈地说道。
苏墨想了想,说道:“既然从证人这边找不到线索,我们不妨从安王当年的亲信入手。或许他们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风澈眼睛一亮,说道:“你说得对。安王虽已死,但他当年的一些亲信或许还在京城。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打开突破口。”
回到京城后,风澈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开始暗中调查安王当年的亲信。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