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三层厂房就是人质被关押的地方,有四个出口。我们用‘围三缺一’战术时,会封锁正门、左侧门和右侧门,故意留着后门,因为后门靠近管道出口,方便我们布置埋伏。”她顿了顿,用木棍指着后门附近的草丛:“我们会在这里放三个隐蔽点,每个隐蔽点安排两名队员,再在封锁的出口放些空的装备箱,让绑匪以为我们的主力在那边,其实埋伏的人都在后门附近。”
摄像机镜头紧紧跟着她的动作,导演在一旁轻声提醒:“可以再讲详细点,比如队员们的具体分工。”王玲点点头,继续说:“正面牵制的队员会在正门喊话,假装要谈判,吸引绑匪的注意力;狙击手会在厂房对面的高楼上,瞄准后门的方向,一旦绑匪从后门突围,就能立刻‘击中’他们;潜入小队则从地下管道进去,直达地下室,再从地下室上二楼,解救人质。这样分工明确,既能保证行动顺利,又能减少伤亡。”
讲解完“围三缺一”,王玲又拿起沙盘里的管道模型,演示“暗度陈仓”:“古代用‘暗度陈仓’时,会故意在明面上做些吸引敌人的动作,比如架云梯攻城,其实派士兵从秘密通道进去。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在正门放***,假装要正面进攻,其实让潜入小队从管道潜入。管道里虽然视线差,但我们有夜视仪和无人机侦查,能提前知道里面的障碍物和积水位置,保证队员们安全通过。”
采访环节比王玲想象中顺利。导演问她:“你是怎么想到把古代战术用在现代实战中的?有没有什么人或事影响了你?”王玲低头看了看口袋里的玄铁剑坠,轻声说:“我以前认识一个人,他教了我很多古代战术和格斗技巧。他说过,战术的核心是‘因地制宜’,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能利用地形、迷惑敌人、保护队友,就是好战术。上次在夜市制伏小偷时,我用了他教的‘缠腕夺刀’,后来演练时,就想着能不能把他教的战术也用进去,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导演点点头,又问:“那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会不会继续研究古代战术,开发更多适合现代实战的方案?”“会的,”王玲眼里闪过一丝坚定,“我已经找了很多古代战术书,比如孙子兵法武经总要,里面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智慧。比如孙子兵法里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现在用无人机侦查,就是‘知彼’;提前训练队员,就是‘知己’。接下来我想研究一下古代的‘守城战术’,看看能不能用在保护重要目标的实战中,比如银行、博物馆这些地方的安保。”
拍摄结束时已经中午了。队长拍了拍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