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内。
林笙依然在他的本子上。
用笔尖飞快地记录着什么,发出沙沙的声响。
“你和苍龙,那么多年没打过了。”
楚莹在他身边坐下,轻声询问道。
“现在记录的这些信息,还能用吗?”
“不能了。”
林笙头也不抬地回答。
“对于职业选手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习惯被人记住,所以不断进行微调是很重要的。”
“而数据分析师也同样要跟上这种微调。”
“以一周为期限,一个选手的战斗信息,就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
“我现在做的,只是基于他最近的比赛录像,进行一些战术上的假设。”
虽然林笙嘴上,总是对刘子铭充满了不屑和调侃。
但在战术层面,他给予了这位老对手最高级别的重视。
这几天在基地。
他不仅仅是在观看回放。
更是在进行一种近乎苛刻的数据解构。
他将刘子铭最新的战斗录像,与几年前的旧资料一帧一帧地进行对比。
分析着他每一个出刀角度和发力习惯。
甚至是移动时重心变化的细微差别。
这些东西,肉眼只能看个大概。
所以,在每天的个人练习中。
林笙都会将这些观察到的模糊印象,输入到全息对练系统中。
让粒子系统去模拟记录。
去构建一个尽可能还原刘子铭的全息影像。
他需要通过这种实景演练,将那些肉眼的感性观察。
转化为真实有效的数据。
当然,这个数据模型也不可能百分百准确。
剩下的,就要靠选手在实战中。
凭着肌肉记忆和战斗直觉去临场适应和修正。
一般交手几个回合,这个数据模型就会被林笙在脑海中。
彻底修正完毕。
这也是为什么,林笙的战斗,总是一开始显得有些困难。
然后越打越顺,直到最后。
对手都会产生一种被完全看透的挫败感。
直到战斗结束的前一秒,他都在去学习,去探索,去适应。
也不是说其他选手就不会这么做。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泉隼 作品《我只是被终身禁赛了,不是退役了》第162章 驾驭,然后征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