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阳所讲的内容远不止“呼吸法”和“感知法”那么简单。
从神通到法术,从炼丹到炼器,从阵法符咒到山川地势
其内容之庞杂、种类之多样,简直超乎了陆怀瑾的想象。
相较之下,李静姝所教授的那些启蒙课程,真就只是“启蒙”而已。
然而一直到快要接近崖顶的时候,陆怀瑾的三观和认知又得到了刷新。
因为李伯阳这次讲的已经不再是那些具体的“技”,而是一种直接认知和利用事物本质的“道”。
万事有象,万物有形
事物的联系产生因果,因果的轮转又构成如今的世界。
如果对一切或有形、或无形的因果追本溯源,最终都能够追寻到一个最初的源头
这个源头不可见、不可听、亦不可闻,却又是你我触手可及的。
四季更替、日月盈亏、高山流水、万物生长
祂是构成万事万物的规律,甚至就是你我本身,是一种终极的‘道’。
在简单阐明了“道”的本质后,李伯阳的声音稍微停顿了一下。
然道有三千,大到日月星辰,小到你我之间的缘分,都可以算是‘大道’的一种具体表现。
既然‘道’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那么同样也可以加以利用的。
计算术数、预测天象、占卜吉凶,是趋吉避凶的‘卜算之道’。
学习呼吸法和感知法,锤炼自身、补全不足,是让自身蜕变的‘进化之道’。
从草药中提取灵性、从矿物中提取精华的炼丹炼器之法,则是实用性最强的‘造化之道’。
尽管听得迷茫、听得懵懂,可陆怀瑾还是强迫自己将这些话记在在脑中。
你们都是天地孕育而生的神明,所以并不一定要走我开创的这条‘道’。
因为我走的这条‘道’也不一定就是‘大道’,它只是适合我而已。
这个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大道’也并非永恒不变的。
就比如说在你们今天的认知里,粮食是只有从土地里才能够长出来的
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也许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在空气里种出粮食,也说不定呢?
所以你们必须辩证的理解和认知这世间万物,才能够保证自己永远在追逐真正的‘大道’。
不要执着一个称呼、一个答案,而是永远保持着一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