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向其他几位跃跃欲试的将领。
“二、其余各部,即日起进行整编:
以李云龙来安支队骨干为基础,编组139师新编第一旅,下辖第1、第2团,旅属后勤保障团,李云龙任旅长!
以丁伟天长支队骨干为基础,编组139师新编第二旅,下辖第3、第4团,旅属后勤保障团,丁伟任旅长!
以周志明高邮支队骨干为基础,编组139师新编第三旅,下辖第5、第6团,旅属后勤保障团,周志明任旅长!
原417旅、418旅番号及编制不变,陈阿海、孔杰仍分任旅长。”
“师部直属炮兵团、骑兵团、特战大队、后勤保障部等同步加强。”
王林宣布完编制,洞内众将无不精神一振。经过四个多月的迅猛发展,大力扩红,并消化了大量经过诉苦教育的解放战士,139师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不算黄木生的江北支队,全师也已拥有五个满编旅(每旅下辖两个2700人的主力团和一个1000人的后勤保障团,旅直部队约数百人),总兵力高达三万二千余人!
虽然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是新近入伍的战士,但他们大多是本地的贫苦青年和经过教育的俘虏兵,在根据地的反“扫荡”、破袭战、锄奸斗争中见过血,受过实战锻炼。更重要的是,在王林那神秘系统无声无息的“三倍成长增益”加持下,这些新兵无论是军事技能、战术意识还是战斗意志,其成长速度都远超常人,短短数月已接近普通部队训练一年的水平,战力完全可用。所欠缺的,主要是大规模正规兵团作战的协同经验。但好在各旅、团、营、连的骨干,都是经历过湘江、长征、河西、淞沪、南京一系列血火考验的老红军、老骨干,有他们传帮带,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根本保证。
“弟兄们,”王林看着麾下这些战意昂扬的将领,声音沉稳而有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们在江北敌后休养生息、发展壮大,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拉出去,打硬仗,打胜仗!”
“如今,鬼子把主意打到武汉北大门了,国防部命令我们顶上去!这是责任!我18集团军139师自湘江边重建以来,从没怕过任何硬仗恶仗!这一次,也不例外!”
“新兵多,不怕!缺乏大兵团经验,也不怕!咱们的老兵是怎么打出来的?是枪林弹雨里滚出来的!这次西进布防,就是最好的练兵场!以老带新,以战代练,让小鬼子尝尝我们139师新老结合的铁拳!”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32章 武汉阴云 江北移防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