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干涩。
王林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涌的情绪。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一片冰冷的沉痛和一种超越时代的悲悯。
“八九不离十了。他们挖开了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他的声音沙哑,“用千里沃野变成泽国,用百万同胞的身家性命去换日军进攻步伐迟滞几天、几周?”
他转过身,看着两位战友,语气里充满了一种他们难以完全理解的现代历史观和伦理批判:
“这是一场用民众的鲜血和骨肉填写的‘代价支付单’!或许在决策者眼里,这是‘壮士断腕’,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们可曾想过,这‘腕’断的是千万黎民百姓的生路!战争不该以这种方式让人民来承担全部重量!”
“水挡得住日军一时,挡不住一世。日军可以绕道,可以修桥,他们的装甲车最终还是会开过来。但被洪水吞噬的家园、被冲垮的田地、被淹死的无辜百姓,却再也回不来了。这不仅仅是一场灾难,更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制造了一片长期糜烂、瘟疫横行、盗匪丛生的‘黄泛区’,这将持续消耗我们自身的元气,甚至可能埋下未来民变的隐患!”
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虽然艰苦却已初步安定、军民一心备战的根据地景象,痛心疾首:
“我们在这里,帮百姓挖地窖藏粮,教他们躲鬼子保命,是想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战火中尽量活下去,活到胜利那天。而那边却亲手把本该由军队承担的责任,转嫁成了全民的浩劫。这是战略上的短视,更是道义上的破产!”
王光道和钟光邦沉默了。他们能感受到王林话语中那份沉重的、仿佛预见未来般的绝望和愤怒。这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批评,上升到了对战争伦理和执政者责任的深刻诘问。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32章 武汉阴云 江北移防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