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北线局势正处于僵持与转折的关键阶段。日军改变初期策略,集中第2军主力(第3、第10、第13、第16师团等)沿大别山北麓西进,企图突破固始-信阳方向,沿平汉铁路南下直取武汉;而中国军队虽在富金山-史河一线凭借71军血战和139师侧后奇袭重创日军第13师团,暂时阻滞了敌军攻势,但北岸整体防御仍显薄弱,兵力捉襟见肘,且日军生力军(第16师团等)持续西压,战局焦点正迅速转向信阳门户的争夺,武汉北大门面临空前压力。
武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北线日军持续西压的警报一份份传来。蒋介石用红蓝铅笔重重敲击着地图上信阳的位置,沉声道:“信阳若失,武汉北门洞开。李德邻(李宗仁)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谁去迟滞这股日军?”
军政部长何应钦面露难色:“委座,北岸我军各部皆已疲敝,且位置分散,短时间内难以抽调组成一道有力防线。目前唯一一支成建制、且位于日军侧翼的生力军,就只有王林的139师了。他们在富金山之战后,正隐匿于大别山中休整。”
一直沉默的陈诚接口道,他的分析更为尖锐和深刻:“委座,何部长所言极是。139师战力强悍,用之于此关键时节,军事上是最佳选择。但正因为其战力强悍,我们更需通盘考量。王林部前身在陕西时便是共军精锐,其组织、动员能力绝非一般共军可比,其在江北四县休整仅半年部队便至3万多人。他们此刻蛰伏于大别山,绝非仅仅是休整那么简单。据零星情报显示,其正在积极发动民众,建立组织,甚至招募新兵。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地势险要,历来是(他略作停顿)容易滋生割据之地。若任其在此深耕,假以时日,恐其根基深种,尾大不掉。届时,即便驱走了日寇,此地怕也要再生波澜,后患无穷啊。”
这番话点明了国民党高层最深层的忧虑。蒋介石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完全明白陈诚的弦外之音。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阴沉的武汉天空,仿佛看到了战后可能出现的局面。
片刻后,他转过身,做出了一个兼具军事与政治双重考量的决断,语气沉稳而冷酷:
“敬之、辞修,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抗战自然是一切之首要,139师这支力量,必须用在刀刃上,去为国家争取时间。”
他走回地图前,手指从大别山划出,点向淮河平原:“命令:即刻以军委会名义,电令第139师师长王林。日寇西进猖獗,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41章 阳谋之下 虎符催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