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确定的四大军分区布局。听着钟光邦的介绍,看着地图上那被红色箭头标注的广阔区域,赵刚和他的同志们既感到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傍晚,简单的接风宴后,指挥部那间最大的会议室兼作战室里,汽灯被点亮,将房间照得透亮。长条木桌旁,王林、王光道终于处理完紧急军务,出席了欢迎会议。与他们一同与会的,还有军区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主力旅的旅长们。
王林的目光扫过坐在对面的三十张新面孔,最后落在赵刚身上,脸上露出诚挚的笑容:“赵刚同志,还有各位从延安来的同志们,再次欢迎你们!我和政委下午在处理鬼子可能的新扫荡计划,没能第一时间迎接,实在抱歉。”
赵刚立刻起身:“司令员、政委言重了!军务要紧!我们刚到,就已经感受到了军区同志们的热情和极高的效率。”
王林压压手,示意他坐下:“客套话就不多说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直接进入正题。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我们军区刚刚搭起架子,四大军分区要运转,部队要整训,根据地要建设,千头万绪,最缺的就是两方面的人才:一是能武装战士头脑、巩固部队的政治骨干;二是能提高干部战士文化水平、传授军事理论的教育人才。中央和总校这次可是给我们送来了最急需的‘弹药’啊!”
王光道接着说道:“是啊,特别是我们即将要开办的‘抗大鄂皖苏分校’,更是急需各位同志去撑起台子,播撒火种。分校能否办好,直接关系到我们军区未来能否源源不断地获得合格的军政干部,关系到华中抗战能否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会场的气氛变得严肃而专注。所有新来的同志都凝神静听,知道接下来就是分配任务、明确方向的关键时刻。
王林拿起一份他和王光道、钟光邦等人反复商议后拟定的方案,目光变得锐利而深沉:“关于各位同志的工作安排,以及分校的建设,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现在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确定。”
“首先,是十位团级政工干部同志的安排。”王林看向那十位经验丰富的同志,“我们军区目前主力旅和军分区刚刚整编完成,政治工作亟待加强。因此,我们决定:除留下两位同志在军区政治部,协助光道同志抓总、并重点负责分校的政治教育工作外,其余八位同志,立刻分配到各主力团去,担任团政治处主任或副政委!要直接把延安的作风、经验带到基层部队去,把支部建在连上,把政治工作做到每一个战士的心坎上!”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54章 延河星火 铸剑江淮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