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深根固本擘画江淮新天地
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鄂皖苏军区临时指挥部所在的院落里。院中一棵老槐树早已落尽了叶子,枝干虬劲地指向天空,仿佛也在这略显寒意的清晨中静静聆听着什么。
指挥部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皖南冬季特有的湿冷。王林、王光道、钟光邦三人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桌上铺着一张手绘的鄂皖苏边区略图,旁边散落着几本写满字迹的笔记本和一杯杯早已凉透的茶水。
连续数日的会议和部署让三人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格外明亮,那是看到清晰未来、并正着手将其变为现实时所特有的光芒。
“政委,参谋长,”王林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将长江南北、大别山东麓至芜湖以西的广阔区域都囊括其中,“咱们这鄂皖苏军区,架子是搭起来了,四大军分区的主官也各就各位,部队初步安顿。但这就像刚打下了一座空城,城墙是咱们的,可城里的人心、粮草、防务,都还是千头万绪。光靠军队,站不稳,更打不长久。”
王光道推了推眼镜,接口道:“师长说得对。我们现在控制的区域,村镇众多,人口稠密,物产也算丰富,这是好事,也是极大的挑战。群众对我们既抱有期望,也心存疑虑。日伪势力虽一时被逐,但其影响犹在,地主乡绅观望,土匪溃兵滋扰。若不能迅速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改善民生,巩固根基,等日军重兵回过头来,我们很可能陷入被动。”
钟光邦指着地图上的几条主要河流和交通线:“军事上,我们目前采取守势,以练兵和巩固为主,是正确的。但各军分区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情报网络刚刚搭建,效率不高。后勤补给虽然有了合肥的底子,但坐吃山空,必须尽快实现自给自足,至少部分自给。否则,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消耗惊人。”
王林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将桌上那份他自己反复斟酌、写满了密密麻麻字迹的鄂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初步设想文稿推到中间。
“所以,我们不能停,更不能满足于现状。接下来这几个月,乃至明年一年,将是我们能否在华中真正扎下根的关键期。”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我初步想了想,咱们这根据地的建设,必须三条腿走路,齐头并进:政治、军事、民生,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软。”
王光道和钟光邦立刻凝神,目光聚焦在那份文稿上。
“先说政治,”王林的手指敲了敲桌子,“这是根基。咱们不是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55章 深根固本 擘画江淮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