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姓此举,无疑是冒了巨大风险的,但他们仍然集资为徐坊建祠。
江南之地,被满清严密监控,他们或许不像闽粤那样吼着几大就几大,敢上去拼命,但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在坚持。
只不过,批判的武器,永远抵不上武器的批判。
闽粤之地盛行用武器批判,所以反抗的火种能一带一带的传续下去。
而江南只有批判的武器,当老一辈的遗民尽数老去之后,反抗的火种就很难再传续下去了。
钱大昭越看这个孩童越喜欢,于是把一面白布铺在新塘桥上对他说道:“来,你来替某写一幅字,就写诸君尚知徐文靖否?”
小学童突然抬起头,联想了家中长辈的窃窃私语,他突然指着钱大昭喊道:“你是从岭南来的,你们是那个在广东杀鞑子的皇帝的人?”
喊完,小学童突然觉得刚才好像有点不礼貌,赶紧有些歉意的说道:“先生勿怪,小子有些无礼了。”
钱大昭哈哈大笑,“无礼才好,若是一个好好的汉家儿郎,听到光中皇帝的名号还不激动继而无礼大喊,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奴隶了。
孩子,你记住了,光中皇帝马上就要驱逐鞑虏,重拾山河,再造华夏,堂堂正正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先生,我可以不写徐文靖公吗?我想写我自己的祖宗!”小学童骄傲站直身体看着钱大昭。
“你的祖先,他是何人,有何壮举?”钱大昭有些惊讶的看着小学童。
小学童的胸膛挺的无比直,“在下姓杨,六世祖乃是杨廷枢公!”
钱大昭大惊,没想到刚进苏州,就遇到了一个大忠臣的之后,他颤声问道:
“可是那位留下血袍一件,高喊砍头事小,薙头事大的皋里先生杨复庵?”
“正是!”小学童也有些激动,“先生也知道我六世祖皋里先生的大名?”
杨廷枢,苏州长洲人,崇祯三年乡试解元,其先为苏州白头军筹集军粮,后与门生戴之隽策反吴胜兆反清,失败后陈子龙投水殉国,戴之隽等被杀。
杨廷枢也被满清抓捕,为了迫使这位文名震南国的解元投降,清廷先是足足饿了他五天,指望杨廷枢屈服。
杨廷枢强忍饥火,五日一言不发,清兵随即残忍的把他十根手指全部用铁锤砸碎,杨廷枢仍然不屈服。
最后,他被押送到时任江宁巡抚的土国宝处,杨廷枢在押解舟中,用糜烂的手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