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县后,莫子布还出席了李家龙宫,也就是李唐皇室为他们祖宗修的祠堂的完工仪式。
李家龙宫在西北大乱时被摧毁,莫子布也拖拖拉拉,直到现在才把它修起来。
站在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庙宇前,莫子布有些感慨的问儿子莫洲森,“我让你看的后汉书孝桓帝记你看完了吗?”
大佬森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他看汉桓帝的传记,但还是照做了,而且看的非常仔细,“孩儿看完了,还仔仔细细的看了五遍。”
莫子布点了点头,“那你说说,看了汉桓帝的传记,你有什么感想?”
阿森稍微思考了一下,随后说道:“孩儿看了孝桓帝记感触良多,但主要有三点。
其一,汉桓帝的本意,是在消灭大将军梁冀这种跋扈臣子后,想要以宦官、外戚、士人三股势力来平衡朝堂,以达到皇帝能摆脱权臣桎梏,掌握国家之目的。
只可惜,他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以至于提拔完宦官和外戚之后,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分给士人了。
导致士人以为皇帝还是只宠信外戚和宦官,不肯为他效力,三权鼎立还没实现,就先缺了一条重要的大腿。
其二,汉桓帝心智不坚,易怒冲动,士人不愿意为他效力,他应该更加礼贤下士靠近士人,拿出更多好处来笼络。
可汉桓帝却意气用事,以此处罚士人,导致皇帝与士大夫更加离心离德,最终引发党锢之祸。
其三,汉桓帝没有识人之明,所重用的外戚碌碌无为,根本起不到助力的作用,所用宦官则皆是奸诈恶徒,以至于朝政更加败坏。
儿以为,有此三点在,汉桓帝注定难有作为。”
大佬森说完,自觉已经把汉桓帝总结、剖析的非常清晰了,于是用一种孩子期待父母夸奖的眼神看着莫子布。
但莫子布却摇了摇头,“这三点确实是汉桓帝非常大的错误,但并不是最致命的,为父认为,汉桓帝最大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他寿命太短。咱们可以看出来,汉桓帝并非昏君,也有心励精图治,可是他三十六岁就驾崩,让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你说的这三点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
因为汉桓帝随着年龄增长,经验与见识也在增长,如果他能再活二十年,活到五十六岁,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
第二,汉桓帝只着眼于朝堂,完全在耍弄权术。
对于帝王来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