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欧洲殖民地的独立,无一例外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母国衰落速度过快。
快速衰落中的母国为了保证本土的利益,不得不对殖民地刮地三尺式的吸血以维持,最终导致殖民地大起义并独立。
对于本土并不大的欧洲国家来说,这几乎是无解的难题,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如何处理这方面问题的经验。
但中国有,因为中国其实也出现过这种吸血太狠而导致天下皆反的情况。
最典型的,就是李唐富关中而弱天下的政策,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往关中划拉,其余地方完全就是血包而已。
特别是当时的巴蜀和河北,纯纯就是关中的殖民地。
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渔阳鼙鼓动地来,直接把大唐给埋了半截。
自那以后,中国社会就开始了反思,再之后又经历了北宋穷天下供养汴京的变故,意识到这样只搞好首善之地的办法不行,各种探索与尝试就大规模开始了。
这就是历史够长,有喜欢事无巨细记录历史的好处,你总能在历史上找到对照,利弊都是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的。
而除了这个最直接的原因,也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导致了殖民地的离心离德。
那就是欧洲的母国,相对于殖民地太过狭小,人口基数不够,文化底蕴也不够,根本拴不住殖民地。
就比如西班牙的这些殖民地,新西班牙都有六七百万人了,母国才五六百万,这就注定新西班牙中真正的西班牙人比例高不了。
新西班牙这不算德克萨斯就有六七百万人,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每年母国就来这么一两万人来定居,压根不足以为新西班牙注入文化,自然离心力就强。
同时欧洲国家历史底蕴太差,没有经历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黄巢天街踏尽公卿骨的阶段,他们的文化传承还是贵族模式,跟最底层的百姓关系不大。
这就导致最底层百姓一旦离开本土,在殖民地形成了新的贵族或者资本家统治模式,就立刻会对殖民地产生归属感,对于母国则很快遗忘甚至产生怨恨。
相反中华就不同了,一千多年前就砸碎了贵族模式,文化足够下沉,根基是扎在儒学加持下的宗族、乡党社会中的。
这使得中国人即便去了殖民地,还是对家乡不能忘怀、十分牵挂,即便过了两三代人,对故乡还有一种依恋感。
这股力量有多么强大呢,这么说吧,后世人觉得两广福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