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盘缠不便宜,家里的田地怎么办?且官道上未必安全;守吧,文水城能不能守住?
有户开布庄的人家,男主人带着儿子去加固城墙,女主人则在家把布匹、粮食往地窖里藏,一边藏一边哭:“要是守不住,这些东西也是给金兵留的”。
最苦的是穷户,他们没粮没车,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城能守住”上,有老汉牵着牛、背着铺盖,带着一家老小往西部的子夏山、柏茆山逃,“山里有窑洞,金兵骑马进不去,总能活下来”。
连日来,往西部山区逃难的人络绎不绝。
山脚下的村庄挤满了外来者,村民的窑洞被占,柴火、水源成了新的矛盾点,甚至为了争一个能藏身的山洞打起来。
而东部平原的村庄,更显凄凉,青壮年多被征去守城,剩下的老弱妇孺,要么锁了门跟着往山里走,要么抱着“听天由命”的念头,在家门口摆上香案,对着北方磕头,祈求金兵绕路。
恐慌之外,也有零星的、被压抑的愤怒。
文水人自古尚武,城西有个叫“武家堡”的村子(传说是武则天家族的远亲后裔),村里的族长召集了百十个壮丁,带着祖传的刀枪,在村口竖起了“保家护院”的木牌。
有老兵痞子拍着胸脯骂:“金兵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真来了,拼了这条命,也不能让他们糟蹋咱的地!”
但这样的硬气,更多是绝望中的自我鼓劲。
更多时候,人们只是在沉默中煎熬:守城的乡兵望着北方太原的方向,能隐约看到天边的烟火(那是金兵焚烧城郊的火光);夜里,城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都会让全城惊醒,家家户户亮起油灯,直到确认不是金兵来了,才敢重新吹灭。
文水县的空气里,除了凛冽的寒风、汗水的酸臭味,还有一种更浓的味道——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即将到来的风暴的无力。
金兵还没到,但这座城,早已提前进入了“战时”:每个人都在等,等那最终的马蹄声,踏碎最后的侥幸。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畅想天下 作品《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第五十三章马作的卢飞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