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成本约在13.2港元。
按当前30.5港元计算,浮盈已超过九十万港币!巨大的财富数字在账户里跳动,足以让任何人血脉贲张。
但他异常冷静。
每日收盘后,他依旧会仔细研读所有相关报道和公司公告。
他知道,真正的决战尚未开始,这次股价异动只是大餐前的甜品和开胃小菜。
真正的饕餮大餐还在后头。
怡和洋行绝不会坐视自己的核心资产被他人觊觎,反收购的利剑随时可能出鞘。
观塘工业区,一座比长沙湾食品厂规模更大的厂房里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设备安装调试。
高振海几乎吃住在工地上,和钟强以及一帮骨干,按照长沙湾厂的标准复制着生产线。
不锈钢蒸煮锅、搅拌机、冷却槽等设备被小心翼翼地吊装到位。
陈秉文偶尔会过来看看,看看初具规模的厂区,检查一下设备安装情况和建设进度。
“文哥,设备下周就能调试完成,第一批招的二十个工人已经开始在长沙湾厂培训,月底前观塘厂肯定能投产!”高振海抹了把脸上的汗,语气充满干劲。
经过维园年宵和这阵子的历练,他身上的青涩褪去不少,眉宇间多了份厂长的担当。
“好!”陈秉文拍拍他的肩膀,“投产只是第一步,品控是关键。
观塘厂的产品必须和长沙湾厂一模一样,口感、甜度、稠度,丝毫不能差。
这是我们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命脉。”
说着,陈秉文又对钟强说道:“强哥,设备操作手册和品控流程,就靠你把关了。”
钟强用力点头,“老板放心,配方和工艺参数都记在脑子里,关键工序我会亲自盯。”
物流方面,阿生手下的“顺达物流”运转得越来越顺。
两辆二手货车被刷上醒目的红漆和“顺达物流”标志,每天穿梭于长沙湾食品厂与九龙二十个流动点、五个标准店之间。
阿生似乎也找到了“正行”的乐趣,管理起车队来颇有章法,手下兄弟有了稳定收入和体面身份,干劲十足。
陈秉文只定期与阿生碰个头,了解运营情况和成本,将具体管理权完全下放给阿生。
五家位于旺角、油麻地、尖沙咀、铜锣湾、中环核心商圈的“陈记糖水站”已然成为地标。
统一的红底金字招牌、明亮的玻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十二编 作品《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第23章 双线并进(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