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水的问题,下次可能是原料批次、是设备清洁、是操作员的一个疏忽!我们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幸运!”
“所以,从今天起,”陈秉文大声的宣布,“成立专门的品控部,它的职责只有一个:确保从原料进厂到成品送到销售点,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我们陈记定下的最高标准!不合格的产品,绝对不允许出厂!
品控部的人,我亲自选,直接向我汇报!”
接下来的几天,陈秉文亲自从现有的员工中,挑选了四名做事最严谨、最细致、也最有原则的人。
长沙湾厂和观塘厂各两人。
他们可能不是技术最好的员工,但一定是最能“挑刺”、最“认死理”的人。
陈秉文给他们进行了短暂的集中培训,核心内容就是糖水生产的所有关键控制点。
除此之外,陈秉文专门针对品控问题,每天抽出时间培训员工。
做为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如果没有品控意识,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所以,陈秉文现在要求即便普通员工都要了解掌握品控的重要性。
就在陈秉文全力扑在品控体系建设,夯实陈记糖水根基的时候。
九龙仓收购风波在有心人的压制下,竟然偃旗息鼓。
一连几天,报纸和电台都没有相关信息的报道。。
自从怡和洋行主席纽壁坚紧急向汇丰求救的消息引爆市场,九龙仓股价经历断崖式暴跌后,盘面陷入了诡异的平静。
股价在31元至33元之间窄幅震荡,成交量也较之前的天量显著萎缩。
市场上关于“神秘买家”的猜测依旧纷纷扬扬,李嘉诚的名字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但长江实业方面始终保持着令人琢磨不透的沉默。
怡和洋行除了公告“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维护股东利益”之类的套话,也再无实质性动作。
进入三月,盘面终于出现了变化。
几笔大额买单带头,股价开始缓慢而坚定地爬升,35元、38元、40元......阻力位被一一突破,成交量温和放大。
市场上开始弥漫一种压抑的兴奋和猜测。
到三月六日,竟然涨到接近46元的关口。
密切关注盘面并拥有“先知”视角的陈秉文,却读懂了这份平静下的暗流涌动。
他非常清楚,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九龙仓最终会涨到接近46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十二编 作品《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第26章 落袋为安(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