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灵感”,尽可能的加快实验进度就好了。
与此同时,长沙湾与观塘两厂的生产线开足马力。
传统王牌红豆沙、芝麻糊持续稳定地为工业区流动点供货,支撑着陈记的现金流根基。
而真正搅动市场风云、带来丰厚利润与巨大声浪的,则是那两款港岛首创的高端甜品,椰汁西米露与杨枝甘露。
短短一周,它们在铜锣湾、尖沙咀、中环五家标准店的销售数据,彻底打消了高振海和工人们对价格的疑虑。
尤其是杨枝甘露,以其惊艳的卖相、复杂的口感和“三蚊五”的“天价”,迅速成为追求品质与时尚的白领、年轻女性和游客的打卡首选。
口碑如同病毒般扩散,甚至开始有顾客专程赶来品尝。
标准店的日均营业额被硬生生拔高了近五成!
“文哥,铜锣湾店那边快顶不住了!天天排长龙,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杨枝甘露下午三点前准卖光!”
高振海拿着最新的销售报表,语气兴奋又带着一丝焦急,“尖沙咀和中环店也差不多,很多顾客抱怨来晚了买不到。
我们是不是该在港岛再开几家标准店?”
陈秉文站在办公室那幅巨大的港岛地图前,手指划过旺角、油麻地、湾仔等核心商圈。
新品在高端市场的成功验证了他的战略方向,也暴露了供给的严重不足。
仅仅依靠五家自营标准店,根本无法满足被点燃的市场需求,更无法将“陈记”这块招牌的影响力最大化。
而且单靠自营开店,速度太慢,管理半径有限,资金压力也大。
“开,当然要开。”陈秉文的声音沉稳有力,“但速度要快,覆盖面要广。
光靠我们自己一家家选址、装修、培训、开店,太慢了。
港岛市场乃至未来的九龙核心区,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自营旗舰店+加盟扩张!”
“加盟?”高振海一愣,这个词对他而言有些陌生。
“对,”陈秉文笑道,“让别人出钱、出人、出铺位,挂上陈记的金字招牌,卖我们统一配送的糖水!”
陈秉文走到桌边,手指关节重重敲了敲桌面,发出清晰的叩响:“我们陈记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是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的品质保障,是‘陈记’这个越来越响的品牌,是杨枝甘露、椰汁西米露这些独家的拳头产品,是统一高效的物流配送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十二编 作品《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第31章 入局(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