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应推选贤王,不宜私建子嗣。群臣又上书固请,略言三代以来立嗣必子,今皇子刘启位次居长,敦厚仁慈,宜立为太子,上承宗庙,下副人心。文帝乃准如所请册立东宫,即以皇子刘启为太子。太子既定,群臣复请立皇后。太子刘启既为窦氏所生,窦氏当然为后,有何疑义?偏群臣让文帝乾纲独断,文帝又禀承母命才见孝思。当由薄太后下一明谕,饬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窦氏于是正位中宫。若是当年主管太监不忘所托,让窦氏出嫁赵王,别说当国母,恐怕还要枉死呢,赵王妃就被那边的吕王后害死了!这叫做阴差阳错因祸得福。
窦氏得为皇后,长女刘嫖受封馆陶公主,次子刘武亦受封为淮阳王。就是窦后的父母,也由薄太后推类赐恩并沐荣封。原来薄太后父母早殁,父葬会稽,母葬栎阳,文帝即位后,追尊薄父为灵文侯,就会稽郡置邑三百家,奉守祠冢。薄母为灵文夫人,亦就栎阳北添置园邑,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因为自己父母叨恩封典,不能厚此薄彼,便诏令有司追尊窦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就在清河郡观津县中置邑二百家,所有奉守祠冢的礼仪与灵文园大略相同。惺惺惜惺惺。还有车骑将军薄昭封为轵侯,因此窦后的哥哥长君也得蒙特旨厚赐田宅,使他移居长安。窦皇后十分感恩泥首拜谢。待长君奉旨到来,姐弟相见忧喜交集。谈到季弟少君,长君却欷歔流涕,说是被人掠去多年不得音讯,生死未卜。窦后情关手足,也不禁涕泗滂沱,待长君退出,遣人至清河郡中访觅少君,一时无从寻着。
窦后正在惦念,一日忽由内侍递入一书,展开一看,却是少君已到长安,自来认亲。
原来少君被人拐卖为奴,后又转卖十余家,流落到宜阳地方,这时已有十六、七岁。主人命其入山烧炭,夜里就山下搭篷随便住宿。不料山体崩塌,百余人梦中惊醒,逃走不及都被压死,独少君一人得脱。主人大为惊异,较前优待。少君又佣工数年,自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便到卜肆问卦。卜人替他占得一卦,说他数日之内便有奇遇,不但可以免穷,并且还要封侯。少君哑然失笑觉得荒唐,不敢轻信。任何人也不相信。可巧宜阳主人徙居长安,少君也即随往。到了都中,正值文帝新立皇后,文武百官一齐入贺,车盖往来很是热闹。都人传说皇后姓窦,乃观津人氏,从前做个宫奴,今日居然升为国母,真正奇怪得很。少君听了传言,回忆姐姐曾入宫备选,难道今日的皇后就是姐姐不成?因此多方探听,果然就是姐姐,于是大胆上书。窦后得书便与文帝言明,文帝即召少君入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