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大军返回邺城,曹植圆满完成留守任务,第二年春天,曹操再次出兵进攻关中。
这次还是安排曹植留守邺城,曹丕进驻孟津负责大军的粮草督运,论重要性要比邺城留守稍逊一筹,在曹操心中,曹植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216年,曹操西征大获全胜,汉献帝下达诏书,进封丞相曹操的爵位,由魏公升为魏王。
接下来就不能不考虑继承人选问题了,而且曹操已经六十二岁了,他决定尽快把继承人确定下来,开始在重臣中秘密征求意见。
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此后曹植的两次错误让局势逆转,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
曹操再次起兵进攻孙权,仍然让曹植留守邺城,这次曹植做了一件越轨之事,酒后走了驰道,曹操返回邺城,知道这件事后痛斥了曹植一番。
在这个节骨眼上,曹植的夫人崔氏又因为穿着锦衣玉饰被曹操看到,违反了厉行节约的规矩,曹操火冒三丈,下令崔氏自裁。
曹植接连栽跟头,而曹丕则加强了幕后活动,内外夹攻,他进一步跟大臣们搞好关系,让他们为自己投票。
另外,曹丕又笼络曹操身边的姬妾,让她们替自己说话,吹枕边风。
终于,在217年十月,皇帝下诏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在回军途中,在弥留之际,曹操口述了两道遗令,一道是对有关后世的处理,另一道是急召曹彰。
曹操急召曹彰前来,却没来及说明意图,估计是让曹彰前来统领大军返回邺城,虽然曹植在身边,但军事能力要逊色一些,不过就是这个决定差点酿成大错。
曹彰来到军中就索要先王的玺绶,遭到大臣们的拒绝后,他又找到曹植,说:父王急召我来,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让我以武力支持你,立你为继承人。
曹植立即劝阻曹彰,态度坚决,一场兵变才消失于无形中,之后,兄弟二人与文武百官一起护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
曹丕继位当了魏王,他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夺了曹彰的兵权,曹彰手握强兵,又不大服从自己管理。
但是如果直接下令削夺曹彰一个人的兵权,又有点过分,所以曹丕下令分遣曹氏诸侯离开邺城,各回自己的封地,未经允许不得擅离封地,曹彰离开了邺城,就无法指挥邺城的中央军队了。
曹丕继位称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固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