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严密,无可反驳。
只有他自己清楚——那画面早已在他脑中回放三次。
昨夜23:16,一名穿警服的“灯奴”推着无牌改装车,故意撞向流浪汉,随后用工具伪造轮胎轨迹、洒血、摆放鞋印。
真正的监控在案发前五分钟被远程切断。
那辆车,根本不是警车,甚至连正规车辆都不是。
但他不能说。
“真相之眼”已用两次,第三次留给了未知危机。
此刻他必须像个普通刑警一样,用推理站稳脚跟。
董岚看了他一眼,眼神微不可察地点头。
会议继续推进。
而宋昭知道,这只是开始。
十点十七分,物证实验室。
冷柜开启,寒气扑面。
他调出事故现场提取的“逃逸车”模拟图像,顺手在系统内检索“近期后视镜更换记录”。
一条不起眼的数据跳了出来——
老李汽修,城西工业区,昨日21:45,更换左后视镜,漆色匹配江城警用涂装。
宋昭瞳孔微缩。
“老李汽修”周老师提供的“灯奴”早期据点清单中,排在第三位。
老板姓李,曾是殡仪馆火化工,三年前因精神异常离职,此后名下店铺频繁出现在多起伪造案中。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份工单打印,放入公开案卷盒。
但在原始电子档中,他悄然插入一段加密水印,标记为“一级污染风险——疑似灯奴行为链介入”。
这是陷阱,也是诱饵。
如果有人动这份档案,他就能顺藤摸瓜,揪出内鬼。
下午三点零九分,技术室。
空调嗡鸣,光线惨白。
小林突然起身,将一份“补充报告”递给董岚:“根据市局天网系统调取的模糊帧,逃逸车车牌尾号初步判定为‘k9’。”
全场目光聚焦。
宋昭缓缓站起,走向主控台:“把原始视频调出来。”
“已经处理过了,”小林声音平稳,“原始流媒体因存储压缩,存在丢帧。”
“那就调原始哈希值。”宋昭敲击键盘,调出底层数据流,“视频文件的数字指纹不会说谎。”
屏幕一闪,两组哈希值并列呈现。
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