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都由一家名为“魏氏慈善基金会”下属的殡仪服务公司统一处理,用的都是同一辆殡仪车。
十二,一个完美的数字,不多到引起警觉,却足以维持一条黑色产业链的稳定运转。
夜幕降临,办公室里只剩下程野一人。
他刚整理完今天的勘查数据,沈砚的加密消息就弹了出来,简短而致命:“魏氏基金会名下‘光明之路’医疗援助项目,本月向喀什地区捐赠了三台‘便携式生物样本冷藏单元’,型号d-780,接收方是边境线上的一个卫生站。”
d-780!
宋昭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个型号,与陆沉日志里提到的那个神秘中转站里的制冷机组型号,完全一致!
他迅速在电子地图上调出失踪人口的死亡地点、基金会捐赠物资的运输路线,以及那个边防卫生站的位置。
当他将这三个要素用热力图进行叠加分析时,一个清晰的、封闭的死亡三角赫然出现在屏幕上。
失踪点是源头,运输线是通道,卫生站,或者说那个中转站,就是终点。
他没有将这份报告提交给周立国。
时机未到。
他将所有数据打包加密,文件标题标注为“r08延续”——这是陆沉失踪前调查的最后一个案件编号。
随后,他将文件上传至一个只有他和林晚、沈砚三人能访问的共享云端。
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
宋昭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开始校准桌上的一台显微比对仪,这是他明天工作要用的核心设备。
就在他调整焦距旋钮时,指尖忽然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共振。
嗡嗡
这声音太熟悉了。
频率、振幅,几乎和他记忆中d7舱那种老化的压缩机启动时的震动一模一样!
他的动作停滞了,呼吸也随之放缓。
目光如利刃般,一寸寸地审视着这台看似普通的仪器。
他关掉办公室的灯,仅留下一盏台灯,然后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套精密的拆卸工具。
拧开底座的螺丝,剥开一层伪装的隔音棉,他的心沉了下去。
在仪器主板和外壳的夹层里,一枚比指甲盖还小的嵌入式信号发射器,正闪烁着幽蓝色的微光。
它被巧妙地接在仪器的电源上,只要仪器通电,它就会将所有的使用日志、比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