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因为肖让我们相信,垃圾中也能长出玫瑰。
这一系列的事件,一度让编辑部瘫痪,无法进行工作。
而这个出版社陷入危机的时刻,埃尔丁考德威尔就看中了范妮埃里森。
因为范妮埃里森在以往的工作当中,帮约瑟夫肖处理过很多事件,而且文学素养、业务能力也相当高,尤其是跟雷蒙德钱德勒一众作家的关系也都很好。
而且避免直接任命一个白人新主编,转而选择一个黑人女编辑上任,也能让考德威尔找到借口,证明的确是“约瑟夫肖的能力不行”。
就这样,范妮埃里森在接受了种种合同上的不平等条款后,在1936年成为了黑面具杂志、乃至整个杂志业都罕见的黑人女主编。
而上任后的范妮埃里森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稳住了那些核心作家的愤怒,让出版社重新恢复运作只是,她担任主编的时间,也仅有短短的一年。
因为她在上任主编之后,立刻就以她自己的审核条件展开组稿工作。
不仅重视稿件的商业性,还和约瑟夫肖一样,相当重视刊登稿件的文学性、革新性。
自然而然,刊登低俗广告什么的,在她看来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同时,关于考德威尔禁止“种族主义”的思想,她也展开了反抗。
不仅协助雷蒙德钱德勒将金鱼原稿中侦探马洛被删除的台词——墨西哥人和黑人在这个街区被警察揍的概率是白人的三倍——改为保留种族隐喻的“有些人天生被警棍偏爱”。
还提出了引入黑人作家的提案。
试图引入黑人侦探作家“切斯特海姆斯”的处女作哈姆莱子弹,讲述的是黑人警察的侦探故事。
至于结果——遭到了委员会的全票否决,理由是“我们的读者还没准备好看黑英雄”。
而在范妮埃里森一系列的革新性操作后,埃尔丁考德威尔自然无法再让她在出版社中“胡作非为”,于是她仅担任了一年傀儡主编,就被降职为了普通责编。
当黑面具需要文学资本渡过危机时,她的专业素养被榨取。当触及白人至上价值观时,她的权力又被瞬间蒸发
范妮埃里森每当想起这些事,心中就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
这些愤怒的产生,被歧视反倒是次要了最重要的是,她明明知道要如何将黑面具运营成一个质量更高的杂志,但却没有任何决策权力。
想要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