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的钟声穿透薄雾,在宫阙间回荡。礼部尚书周显穿着一身簇新的绯色官袍,站在紫宸殿外的丹墀下,手里紧紧攥着象牙朝笏,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是寅时三刻就从府里动身的,马车在空旷的长安街上碾过薄霜,发出“咯吱”的轻响。作为两朝元老,他在宫里待了三十年,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可今早接到内侍省的传召时,他心里还是“咯噔”一下——皇帝特意点名要在早朝前提他见驾,十有八九是为了北椋那桩事。
“周尚书,陛下在里面等着呢。”一个面生的小太监从殿内走出,躬身引路。
周显定了定神,跟着小太监走进殿内。昨夜的烛火已经换过,新燃的龙涎香在空气中弥漫,带着清冽的木质香气。皇帝赵淳正坐在御座上,手里翻着一本奏折,见他进来,抬了抬眼皮:“来了?”
“臣周显,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显撩袍跪地,动作一丝不苟。
“起来吧。”赵淳放下奏折,指了指旁边的锦凳,“坐。”
“谢陛下。”周显小心翼翼地坐下,半个屁股悬在凳边,时刻准备起身谢恩。他知道,在这位心思深沉的皇帝面前,哪怕是坐姿,都不能有半分逾矩。
“北椋的岁贡清单,你看过了?”赵淳开门见山,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回陛下,臣看过了。”周显欠了欠身子,“徐将军此次所备岁贡,品类丰渥,远超往年,足见其对朝廷的恭顺之心。”
赵淳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从御座旁拿起一卷画像,递给他:“你瞧瞧这个。”
周显双手接过,展开一看,画的是个年轻男子,眉目俊朗,站在梨花树下,手里握着一卷书,神情闲适。他心里一动,试探着问:“陛下,这位是北椋世子?”
“正是徐凤年。”赵淳道,“坊间都说他是个纨绔子弟,可依朕看,能让徐骁那老狐狸选为继承人的,绝非等闲之辈。”
周显把画像卷好,双手奉还,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皇帝特意让他看徐凤年的画像,又提了北椋的岁贡,十有八九是要把皇家的女儿嫁过去——宫里适龄的公主,只有隋珠公主赵风雅一人。
“陛下,”周显斟酌着开口,“臣斗胆问一句,莫非陛下有意与北椋联姻?”
赵淳笑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周爱卿果然是明白人。不错,朕打算将风雅许配给徐凤年,你觉得此事可行?”
周显沉吟片刻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吹雨 作品《雪中悍刀行之我赵珣,不做炮灰》第六十三章 东宫议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