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我也隐约注意到了。最近我翻看龙城教育报,恰好看到一位知名教育专家撰文,专门强调了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第二课堂’作用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一环。”
“是的,江主任。”陈秋铭见江芸也有同感,立刻趁热打铁,“所以我建议,我们系是否可以牵头,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一些文艺体育类的社团?比如篮球队、足球队、合唱团、舞蹈队、读书会等等?哪怕一开始规模小一点,先搞起来,把气氛带动起来。”
江芸沉吟了片刻:“你的建议很有建设性。这样吧,下午我召集潘主任、翁老师、娄老师、温老师还有你,我们一起开个会,专门讨论一下这个事情。”
下午的主任办公室里,气氛略显凝重。江芸首先抛出了成立文体社团的议题。
果不其然,潘禹会第一个站出来强烈反对:“江主任,我认为此事欠妥!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搞那么多社团活动,必然分散精力,导致学业荒废!现在的学生本身自律性就差,思维再一活跃,就更难管理了!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心无旁骛,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
陈秋铭立刻反驳:“潘主任,我不敢苟同!大学是象牙塔,是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地方,不是高考集训营!我们不能为了管理方便,就一味压制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读书,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那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失败!社团活动正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锻炼综合素养的最佳平台!”
潘禹会脸色涨红,声音提高了八度:“你说得轻巧!搞活动不需要投入精力监管吗?活动经费从哪里出?安全问题谁负责?出了事谁担责任?这些你想过没有?为了点虚头巴脑的‘素质’,牺牲稳定和秩序,值得吗?我看你就是年轻人,好大喜功,不懂得管理的复杂性和严肃性!”
“管理不是为了扼杀活力!”陈秋铭也毫不退让,据理力争,“正是因为可能有这些问题,才更需要我们老师去积极引导、规范管理,而不是因噎废食,直接取消!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就什么都不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两人你来我往,争论愈发激烈。翁斯桐和娄越低着头,不敢插话。温宜则面无表情地坐着,偶尔瞥一眼激辩中的两人,眼神复杂。
江芸安静地听着双方的陈述,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等到争论稍歇,她才缓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