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里的决定像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法律系的每个角落。成立文体社团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学生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长期处于高压管理和单调学习生活中的学生们,仿佛久旱逢甘霖,压抑已久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报名通知通过各班班委下发后,申请表格像雪片一样飞向陈秋铭的办公室。不仅是大一的新生,连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也纷纷询问能否加入。而法律四班的学生们,听说社团是由陈秋铭负责筹备,更是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超过一半的同学提交了报名表,其中甚至包括平时对集体活动并不太热衷的李一泽和几乎从不参与闲事的郑燚——当然,郑燚在提交表格后,特意找到陈秋铭说明:“陈老师,我只是表示支持,具体事务性工作可能无法承担太多。”陈秋铭自然理解这位得力干将的精力分配。
看着桌上厚厚一摞报名表,陈秋铭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任务的繁重。社团的架子搭起来容易,但要让它真正运转起来、发挥作用,需要一个有热情、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核心团队。
这天晚上,他将在211宿舍休息的典晨阳、林晓安、段雪平,以及正好在宿舍的袁友三、靳皓、蒋子轩叫了过来。小小的宿舍顿时显得有些拥挤,但气氛却很热烈。
“叫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陈秋铭开门见山,“社团报名情况很好,现在关键是选出一个理事会,尤其是社长的人选。你们是班级的班委和宿舍长,了解同学,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他的话刚落,蒋子轩就第一个蹦了起来,嗓门洪亮:“铭哥!这还用推荐吗?现成的人就在这儿啊!社长,我来当!保证给您干得红红火火!”
陈秋铭看着他哭笑不得:“你?蒋子轩,你先说说,你会什么?有什么特长能带领社团?”
蒋子轩被问得一噎,挠了挠头,随即又挺起胸膛:“特长我我热情高啊!我嗓门大,能号召人!不会的我可以学嘛!”
众人都笑了起来。林晓安拍了他一下:“得了吧你,社团可不是光靠嗓门就行。要我说,郑燚最合适!她唱歌、跳舞、体育运动,哪样不厉害?简直就是十项全能!而且做事靠谱,大家肯定服气!”
陈秋铭摇摇头:“郑燚不行。她是学习委员,本身任务就重,是我的左膀右臂,离不开她。不能再给她加担子了。”
典晨阳思考了一下,说:“陈老师,我觉得谷江河可以。他以前当过兵,是退伍回来的,身体素质、纪律性都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