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张老大的父亲,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闻声迎了出来。一见到陈秋铭,老人激动得眼圈都红了,颤颤巍巍地握住陈秋铭的手,久久说不出话。半晌,他才转身进屋,拿出一个用相框精心裱起来的照片——照片上,正是当年陈秋铭蹲在田埂上,和老人亲切交谈的场景。
“陈科长好干部啊”老人声音哽咽,“看见您,真好,真好”
陈秋铭扶着老人的胳膊,温和地说:“老人家,您保重身体。看见屯子好了,大家日子好了,我就放心了。”
再次婉拒了留饭的恳切邀请,陈秋铭的心情却愈发沉重而充实。小豪默默地开着车,按照陈秋铭的指示,驶向了第三个目的地——风洛村。
车子在一处略显偏僻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农家院前停下。陈秋铭深吸一口气,走下车。
刚进院子,一位头发花白、佝偻着背的老妇人闻声迎了出来。她看到陈秋铭,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激动地“啊啊”叫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只是快步上前,一把紧紧抓住陈秋铭的手,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用力地摇晃着,用这种方式表达着积攒了多年的感激。
屋里的儿子听到动静,拄着拐杖,用最快的速度挪了出来。他一见陈秋铭,情绪更是激动,竟然扔掉拐杖,就要往下跪:“陈科长!恩人呐!”
陈秋铭眼疾手快,一把死死托住他的胳膊,将他扶稳:“小马!使不得!快起来!万万使不得!”
小马被扶起来,依然激动得浑身发抖,和母亲一起,将陈秋铭三人让进屋里。屋子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异常整洁温暖。
陈秋铭仔细询问了小马和母亲的身体、生活情况,听到他们说“一切都好”,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一泽在一旁,看着这感人至深的一幕,心中充满疑惑和震撼。小豪低声向他解释道:“当年我和铭哥来这个村检查,走访到小马家。他母亲是哑巴,本来没孩子,小马是她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弃婴,天生小儿麻痹,腿脚不好。就这样,哑巴母亲硬是把残疾儿子拉扯大,日子过得唉。铭哥知道了情况,年年自己掏钱买米面油来看他们,后来还协调民政局,给老太太申请了长期补助,又在村里给小马找了个编筐的手艺活,联系企业收购,这才让他们娘俩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小马听到了,用力点头,眼中含泪:“是啊!陈科长,要不是您,我和我娘真不知道咋活下去现在我能编筐挣钱了,我觉得自己不是废人,我能养活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