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那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仍在对峙。
咆哮的蒸汽朋克与静谧的田园牧歌,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壁垒彻底隔绝。
一行新的文字,在天幕中央缓缓亮起,带着审判般的冰冷。
除了市场与资本,工业革命的火焰,还需要另外三样关键的薪柴:劳动力、技术创新以及制度保障。
而在这三方面,十八世纪的中国,同样被无形的枷锁牢牢束缚。
第三个关键词,随之浮现。
劳动力
“劳动力?”
大唐,太极殿内,李世民眉头微蹙,感到一丝不可思议。
“我中华地广人众,开运河,筑长城,征百万大军,何曾缺过人手?”
天幕似乎听到了他的心声,立刻给出了回应。
一行冰冷的旁白文字浮现。
中国不缺人口,但缺少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自由劳得力”。
画面中,一本厚重的黄册被一只无形的手翻开。
工整的毛笔字迹,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命运。
姓名:张三。
籍贯:山东xx府xx县。
户别:民户。
职业:农。
天幕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时空传来,在每一位帝王耳边回响。
自秦朝商鞅变法以来,历代王朝都建立了极其严密的户籍制度。
一个人的身份,从出生起就被牢牢绑定。
军户的儿子,世代当兵。
匠户的子孙,世代做工。
而数量最庞大的农户,则被死死地束缚在土地之上,终其一生,难离乡土。
“安土重迁”,既是深入骨髓的文化传统,更是精心构筑的制度设计。
镜头陡然一转,大明皇宫的景象呈现于天幕。
画面中,朱元璋为了防止人口流动,颁布法令,百姓若无官方路引,出远门百里即为“流民”,可被随意拿问处置。
奉天殿内,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他制定这些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稳定社会,防止流寇四起,更是为了便于征收赋税,巩固他的江山社稷。
可天幕却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他。
他亲手打造的这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如同一张覆盖天下的天罗地网,锁死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仰望夜色星辰 作品《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第33章 无形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