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秦汉时期的肃杀之气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派雍容华贵、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
长安城那宏伟的轮廓出现在画面中,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整齐划一,朱雀大街宽阔得足以并排行驶数辆马车。
魏晋南北朝,历经数百年战乱与分裂,中央集权的力量相对衰弱,门阀士族崛起。
“重农抑商”的铁笼,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暂时的松动。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甚至不乏士族高门,也暗中经营商业。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大一统的隋唐帝国,这只看不见的笼子,便以一种更加精巧、更加“文明”的方式,被重新加固。
镜头聚焦于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
那里人声鼎沸,商铺林立,来自波斯、大食、拂菻的胡商,牵着骆驼,操着各种口音,与汉人讨价还价。琳琅满目的香料、珠宝、琉璃器,与江南的丝绸、蜀中的锦缎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繁华的商业画卷。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和一众大臣,看到这熟悉的景象,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这正是他们开创的盛世!大唐开放包容,四海来仪,商业之繁荣,远非前代可比。天幕所谓的“枷锁”,未免言过其实。
然而,天幕的旁白,却话锋一转。
盛唐的繁华,是一种被严格规划、被时刻监管的“笼中繁华”。
画面中,太阳西斜,暮鼓之声从城头传来,沉闷而有力。
东市和西市的大门,在甲胄鲜明的“市吏”监督下,缓缓关闭,并用大锁锁上。上一刻还喧嚣无比的市场,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一个跑得慢了的胡商,被市吏用鞭子抽打着,狼狈地赶了出来。
坊市制度
旁白:在唐代,商业活动被严格限制在封闭的“市”中。住宅区“坊”与商业区“市”被高高的围墙隔开。
“市”有严格的开闭时间,“昼开夜闭”,由官方统一管理。这意味着,商业活动被官方牢牢地控制在固定的时间与空间之内,严禁其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种精巧的城市管理艺术,其背后,依旧是“抑商”思想的延续——商业,可以作为国家繁荣的点缀,但绝不能让其自由发展,扰乱社会秩序。
这番解读,让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了。
他一直以为坊市制度是城市管理的典范,却从未从“限制商业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仰望夜色星辰 作品《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第35章被驯服的财富:坊市间的唐宋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