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第一次前往洛阳“就食”前,当时长安城内太庙由于梁柱腐朽崩塌,唐玄宗认为是上天警示,就犹豫要不要前往洛阳,宰相姚崇劝他说:
“王者以四海为家,陛下以关中不稔幸东都,百司供拟已备,不可失信。”
姚崇以“不可失信”的名义劝说唐玄宗东迁,但根本原因仍然是粮食歉收供应不足。在第五次东迁洛阳“就食”后,唐玄宗终于受不了了,于是广召臣下商讨对策。
当时的京兆尹裴耀卿提出对策,一是在漕运经过的沿岸广设粮仓;二是优化漕运的办法,将通过大运河的漕运从全程通航变为分段通航,例如在黄河三门峡段开凿18里山路,通过陆运以避开三门峡的黄河天险,然后再继续船运。
按照裴耀卿的改革措施,唐朝三年间共漕运粮食700万石,仅运费就省下了“三十万缗”。此后一直到安史之乱前,通过大运河加陆运的方式,每年江淮流域进入关中地区的粮食,每年都能达到200多万石的水平,基本满足了关中地区的粮食需求,唐玄宗终于不用再为“就食”东迁洛阳了。
唐玄宗非常高兴,立了大功的裴耀卿逐步升为宰相。
安史之乱使得大唐帝国的粮食运输再次进入困境。755年,安禄山在河北起兵叛唐,哥舒翰兵败潼关后,唐玄宗仓皇出逃,由于事出仓促,唐玄宗一行在离开长安几天后,就遇到了粮食不足的问题,以致当地百姓在献上一些粗粮后,昔日锦衣玉食的皇亲贵戚和王公大臣们竟然争相用手抓着吃饭。由于粮食问题越来越突出,太子李亨和大将陈玄礼利用禁军的不满情绪和骚动,杀死杨国忠并且逼迫唐玄宗处死了杨贵妃。
不过杨贵妃之死,并不能拯救大唐帝国的粮食危机,随着安史之乱的持续发酵,叛军开始向位处江淮流域要冲的睢阳城发起冲击,以求将大唐帝国的粮食生命线彻底掐断。为了保卫江淮流域这个大唐帝国的粮仓,守卫睢阳城的名将张巡前后坚守两年,与叛军交战400多次,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唐朝中央调派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人前往助阵平叛,当时平叛的士兵经过长安,希望能得到一些赏赐养家糊口,没想到唐朝中央却仅仅供应粗茶淡饭应付了事,泾原士兵大怒道:“我们为朝廷去送死,却连饭都吃不饱!”于是暴怒的泾原士兵鼓动着攻破长安城,并杀死唐德宗的皇叔李仅和皇弟李溯,还大肆抢掠国库,唐德宗带着皇妃和太子等人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