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头,目光惊诧地看向王盛:“紫房子?独家承包?你确定?”
这个消息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
紫房子在京城婚庆行业的地位他有所耳闻,王盛能拿下这样一个平台的独家合作,其意义远非接几个散单可比。这意味着一块稳定且庞大的业务来源,意味着“盛影”这个草台班子,真的开始切入了一个成规模的市场。
“千真万确,厂长。”王盛肯定地回答,指了指刚刚放在办公桌上的纸张:“这便是昨天刚签的合同,一年期,上面有服务套餐和价格。”
韩三坪拿起桌上的文件,快速浏览起来。
当他看到“1999元”、“3999元”、“6999元”的定价,以及后面粗略估算的惊人毛利时,韩三坪眉头下意识的微微蹙起。
王盛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厂长,这只是紫房子一家的业务量。
我简单调查、计算了一下京城婚庆市场的规模。
1995年,京城结婚登记对数大约在8万对左右。
即便只有10%的新人选择专业的婚庆服务,这也是8000场婚礼。
紫房子作为行业龙头,即便只占据其中15%的市场份额,那就是每年1200场婚礼。”
这些数据,是昨天跟赵经理喝酒的时候,随口套来的。
他拿出自己熬夜计算的表格,语速加快,数字清晰:“假设这1200场婚礼里,60%选择低端套餐,约720场,每场我方毛利约1000元,年毛利72万元。30%选择中端套餐,约360场,每场毛利约2000元,年毛利约72万元。10%选择中高端套餐,约120场,每场毛利约3000元,年毛利约26万元。”
王盛没有交实底,毛利要比他说的多不少。
他语气顿了顿,接着道:“也就是说,仅紫房子的承包业务一项,年毛利预估就能达到180万元。这还没算我们自有品牌‘盛影传媒’接的高端业务,那个毛利更高。如果高端业务每月能接4-5单,只是最基础的金禧典藏套餐,每单毛利也有4000元,一年也有二十万左右的毛利。所有业务加起来一共200万元!”
王盛目光灼灼地看着韩三坪:“厂长,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只算了紫房子一家。如果我们自己能进一步打开市场,或者与其他婚庆公司合作,月入几十万,甚至冲击百万,也并非不可能!”
话音落下。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非正常大脑袋 作品《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17:语不惊人死不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