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陈海领导的调查组行动极为隐秘,刻意避开了常规渠道和引人注目的动作,但在这汉东省错综复杂的权力网络中,尤其是在有心人的高度关注下,很难有绝对的秘密。
祁同伟,便是这样一个“有心人”。
自从那晚在王绍家醉酒失态,又因陈海无意间提及陈阳而心绪波动后,祁同伟对陈海及其相关动向的敏感度便提升到了最高等级。这并非出于公务,而是一种混合了旧怨、警惕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复杂心理的私人关注。他动用了自己执掌公安系统所拥有的部分资源和技术手段,并非直接介入调查,而是如同蜘蛛感应网上的细微震动般,监控着与陈海、省纪委某些特定调查方向相关的模糊信号。
他注意到,陈海近期频繁出入省检察院调阅旧卷,其抽调的反贪局人员活动轨迹也呈现出围绕“丁义珍”、“光明峰”等关键词的聚集性。同时,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极其隐晦的渠道,他捕捉到省纪委的调查似乎并不仅仅局限于欧阳菁的银行案,其触角正在悄无声息地重新探向丁义珍案的遗留问题,甚至开始触碰那些与光明峰项目密切相关的企业。
这些信息碎片本身并不构成完整的图景,甚至有些捕风捉影。但祁同伟凭借其多年的刑侦经验和政治嗅觉,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得出了一个让他警觉的推论:田国富和沙瑞金,很可能正以某种由头,重新启动了对丁义珍案的深层调查,并且这一次,调查的锋芒似乎指向了支撑丁义珍案的那些企业本身!
他不知道调查的具体进展和真实目的,也无法确定这是否直接针对李达康乃至其背后的赵立春。但他深知,丁义珍案是一个巨大的马蜂窝,里面藏着太多见不得光的东西,牵扯着汉东省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一旦被彻底捅开,谁也不知道会飞出什么,又会蛰到谁。他所处的阵营、他与赵家过去千丝万缕的联系,都让他无法置身事外。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是宁方远线上的人。宁副省长是他在沙瑞金时代安身立命、甚至谋求更进一步的最大依仗。任何可能影响汉东政局稳定、可能冲击现有权力结构平衡的重大调查动向,他都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必要向宁方远汇报。这既是表忠心、显价值的机会,也是一种风险预警——万一风暴来临,宁省长也好提前有所准备。
深思熟虑之后,祁同伟拿起桌上的保密电话,没有直接拨打宁方远的号码,而是先打给了宁方远的秘书。
“陈处长,我是祁同伟啊。”祁同伟的语气客气而沉稳。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放千山 作品《名义:我才是最后的赢家》第119章 祁同伟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