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户村民聚集在西坡下的荒地前。村干部老陈带着测量工具,正和江韩讨论着什么。爷爷蹲在地上,抓把红土在指尖捻搓。
“这坡地能种柳?“李老四用锄头敲着板结的土块,“石头比土还多!”
爷爷站起身,指向坡地走势:“西坡日照足,金丝柳就喜欢石头缝里长。你看阳面这几丛老桩,“他拨开枯草露出几处树桩痕迹,“民国时候这就是柳林。”
村委会主任擦着汗:“青丫头,你说这种植基地...真有把握?”
刚才跟周鸿才说已经签了协议当然是骗他的,只是大家先商量了一下。
“没有。“柳青实话实说,“但比起被人掐着脖子,不如自己闯条生路。这一百亩坡地虽然贫瘠,但日照充足,坡度适合排水,正好适合柳树耐旱怕涝的特性。”
村主任追问:“种苗呢?金丝柳我可只听说过,从来没见过能人工种的。”
柳青轻轻指了指坡上。那里站着一位比爷爷年龄还大的老人,他是当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移栽金丝柳的参与者。“这七丛,是我们用米汤水一滴一滴浇活的。“赵大爷手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枝条声音洪亮,“金丝柳娇贵,但认旧主。”
村主任震惊了,这几丛混长在杂草中的植物,真的没有注意过。
爷爷走到坡上,展开一张泛黄的手绘地图,上面标着每丛柳树的精确位置和特性:“这丛耐寒,那丛抗虫,采条要分时分丛...”
柳青迅速记录着这些珍贵经验,张磊则用手机全程录像。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在这一刻完美交融。
当天柳青起草协议,张磊测算成本,爷爷带着老农们确定栽种方案。
“一百亩只是开始。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我们保底收购。”
张磊展示方案,“预付30%订金,按保护价收购,另外每亩补贴管护费200元。”
“还是不稳当。”有人摇头,“万一你们明年不要了...”
爷爷突然大步走过来:“我柳明远担保。亏了钱,我这把老骨头砸锅卖铁赔给大家。”
满场寂静。老匠人的承诺比任何合同都有分量。
二十户农户当场签约。王婶的丈夫第一个按手印:“信得过柳师傅!”
周鸿才很快打听到了消息,当知道只有七丛种苗之后,根本没当回事,一百亩地,看你们怎么种?
现在根本不是移栽的季节,种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六十七章 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