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也活不成!就算活了,等到能编筐的时候,清河柳编工坊还有没有都难说!
他当即打了一个电话,点头哈腰汇报了情况,那头沉默良久,用生硬的中文说“先不要打草惊蛇。”
---
省林科院的白色越野车驶进清河村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孩子们追着车跑,大人们挤在路边张望,这可是省里来的专家!
领头的是位五十岁上下的女教授,姓周,镜片后目光锐利。她跳下车,第一眼就看见坡上那七丛金丝柳,呼吸明显一滞。
“这就是...金丝垂柳?”周教授的声音有些发抖,甚至顾不上打伞,几步跨到柳丛前,“文献记载已经灭绝的品种...”
她的团队成员迅速展开设备:土壤钻探仪、无人机、便携实验室...现代科技与这片原始坡地形成鲜明对比。
爷爷站在不远处,蓑衣滴着水,沉默地看着这些不速之客。
“ph值6.8,有机质含量...”
“无人机遥感显示地下水脉在此处汇聚...”
“样本检测确认是变种金丝垂柳...“
专家们报出一串数据,张磊飞快记录着。柳青注意到,周教授每报出一个数据,爷爷的眉头就舒展一分,这些科学测量结果,竟与他凭经验判断的相差无几。
“土壤条件理想,但问题是季节。”周教授终于转向柳青,面色凝重,“初夏移植乔木的成活率低于30%,更别说这种濒危品种。”
“可等到秋天,这些柳树不知能不能保得住!”柳青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在这个地方,如果有人处心积虑破坏,太简单了。
周教授沉吟片刻:“除非...”
“除非用老法子。”爷爷开口说道,“遮阴降温和泥浆深栽。”
专家们惊讶地看向这个一直沉默的老人。
周教授眼睛一亮:“您说的是不是用稻草帘遮阴,泥浆掺入草木灰深栽?”
这次轮到爷爷惊讶了:“你懂这个?”
“我在老一辈林业笔记里见过!“周教授激动起来,“但具体比例...”
“三担草木灰兑一池泥浆。”爷爷用木棒在地上划出比例,“帘子要悬空一尺,不能直接盖顶。”
专家团队迅速计算起来:“草木灰提供钾元素...泥浆保持根系湿度...遮阴减少蒸腾...”
“还需要现代生根剂和保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六十七章 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