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家团队协助下,三架农业无人机连夜起飞,用特制容器吊运原土壤。村民们打着手电筒指引落点,爷爷亲自指挥换土。
雨点开始落下时,最后一株金丝柳完成换土。奇迹般地,不到一小时,萎蔫的枝条就开始舒展。
周教授看着监测数据,难以置信:“根系活力恢复...蒸腾平衡...这太不可思议了!”
爷爷站在土地中央,轻抚柳枝:“草木通灵,你真心待它,它就以性命报你。”
柳青在手机上记下心得感悟,产业化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焕发新生。
移植成功后的第七天,周教授带着最新的检测报告走进工坊:“奇迹!简直是奇迹!”
柳青正在整理资料,闻声抬头:“教授,怎么了?”
“你们看!”周教授将笔记本电脑转向大家,“金丝柳根系的共生真菌,固氮效率是普通根瘤菌的十倍!十倍啊!”
屏幕上复杂的曲线图让众人茫然,但那个鲜红的“10x”大家都看懂了。
“这意味着什么?”张磊敏锐地问。
“意味着可以不施化肥就获得高产!意味着盐碱地改良的新希望!意味着...”周教授激动得语无伦次,“这是足以改变农业历史的发现!”
院子里一片寂静。妇女们面面相觑,显然无法理解这几簇白色菌丝的意义。但柳青和张磊明白,他们守护的不仅是柳编原料,更是一个可能惠及亿万人的宝藏。
“必须立即加强保护。“周教授严肃起来,“这种发现,肯定会引来坏人的觊觎,一定要加强戒备...”
张磊说:“附近已经安装了监控设备。”
“监控不行,要有人值守。”
夜色如墨,西坡上却人影绰绰。三个黑影正在一株金丝柳下挖掘,旁边停着的摩托车上挂着编织袋。
“动作快点!“一个黑影低声催促,“老板说要连根带土!”
突然,四周亮起无数手电筒光束。村民护柳队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打头的正是王婶的儿子大壮。
“干什么的!”大壮举着锄头喝道。
黑影们显然没料到深夜还有人看守,慌乱中扔下工具就想跑。但没跑几步,跑最前面的那个突然“哎哟”一声跌进坑里,那是个巧妙的伪装陷阱,上面盖着草席浮土。
“爷爷教的法子真好使!”一个年轻村民兴奋地说。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六十七章 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