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辅助。”周教授做出决定,“虽然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
移植日选在雨后阴天。全村能走动的人都来了,从坡顶到坡底排成两条长龙,像古时修筑水利的民夫。
专家团队配好生根剂,爷爷指挥调制泥浆。年轻人负责挖坑,老人和妇女用稻草编帘子,孩子们传递工具。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这片坡地上完美融合。
“坑再深半尺!”
“泥浆稠了,兑水!”
“这边需要更多帘子!”
金丝柳的根系极其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断裂。
休息间隙,她翻看奶奶的笔记,突然注意到一段小字:“金丝柳移,宜带原土,断根处涂以人发灰。”
人发灰?这是什么道理?
周教授听后恍然大悟:“人发富含角蛋白和微量元素!老一辈居然知道用这个促进伤口愈合!”
立即有村民回家取来积存的头发,焚烧研磨成灰。爷爷亲自调制成膏状,小心涂抹在柳根断口。
移植从清晨持续到日暮。当最后一株金丝柳栽入新坑,夕阳突然破云而出,给所有人和柳树都镀上金边。
“成活与否,三天后见分晓。”周教授的声音带着疲惫,“我们留人值守监测。”
然而危机在第二天深夜就出现了。
值守的研究生匆忙敲响柳青的门:“不好了!柳树开始萎蔫了!”
坡地上,白天还精神抖擞的金丝柳此刻耷拉着枝条,叶片卷曲发黄。各种措施都试过了,浇水、加遮阴、甚至输液,都不见好转。
“蒸腾量太大,根系供不上水。“周教授面色苍白,“恐怕...”
爷爷蹲下身,扒开一株柳树根部的泥土。在手机照亮下,可见一些白色丝状物附着在根上。
“这是什么?“柳青问。
“菌根。“周教授凑近看,“但形态很特殊...”
爷爷用手指沾了点泥土放在鼻尖闻:“是老坡地的土菇丝。金丝柳离不了这个。”
“共生真菌!”周教授惊呼,“难怪移植后不适应,新土壤里没有这种菌群!”
“老坡地的土...”爷爷起身望向黑暗中的原生长地,“得取原土来换。”
但原生长地距离新植区有两里多地,而且都是陡坡。现在深更半夜,大雨将至...
“我有办法。”江韩说,“可以用无人机运输!”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童雁 作品《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第六十七章 种柳